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行走在中国文学现场

2018-05-18 08:02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行走在中国文学现场

 

《深度对话茅奖作家》/舒晋瑜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3

◎谢冕

新书快评

舒晋瑜的新书——《深度对话茅奖作家》。此书收录茅盾文学奖1981年设立以迄于今的总共九届的访谈文稿。舒晋瑜的工作是每届约谈数位获奖作家,加上约谈一位评委,积数十年的功夫,点点滴滴,浩浩荡荡,终于聚成一部大书。茅盾文学奖是长篇小说奖,长篇小说篇幅巨大,作为记者,她当然不可能全读,但又不可能不读,不了解对象又如何对话?不难设想,为了采访,她要做多少的案头的工作!而晋瑜的形象是行动的和敏锐的,她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面前!做过文字工作的,特别是在北京这个超大城市做记者的人都清楚,早出晚归地不停奔走,加上从阅读到对谈,从对谈到定稿,其间要承受多少艰难!

但这却是这位看来文弱的舒晋瑜的日常工作。她是一位专业而又敬业的文学工作者,她不停地采访、写作、发表,一整版一整版地发表,每个字、每篇文章都是她的心血。她是一位能干的记者,又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送我她的书了。此前送我的《以笔为旗》,是她与33位有军旅经历的作家的访谈录。她依然是一个作家一个作家地交谈、录音、整理。而采访一个人,她又要读他的书,了解他的平生。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晋瑜年轻,可在中国报界,她已经是鼎鼎有名的“资深”的“老”记者了。

每次读她的文章,我总有一种感动。她给予我的总是一种及时的、敏感而快捷的现场感。中国文学界的人物、作品、事件,日日风生云起,有新闻处,舒晋瑜的身影就出现在那里。我们在为了什么激动和关心之际,她就会给我们送上她来自一线的讯息和判断,她总给人以第一时间的感动。我曾想,究竟是什么一种力量,给了她这样的精力和气魄、锐敏和毅力?

《深度对话茅奖作家》是晋瑜辛勤劳作的成果。面对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作品,加上不同的、常变常新的中国文学现实,晋瑜的提问也总带着当时的印记和氛围。晋瑜总是带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思考来和文学家们交谈的。晋瑜有这种能力,能够和作家从容而对等地交流彼此的思考,并且迅疾地把这种思考传递给我们,这展现的是她的能力和学养,还有她的智慧和个人魅力。勤奋,加上智慧,这就是舒晋瑜给予我们的启示。

回到这本书的话题,我要强调的是,这本书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气和思想的深邃,也不仅传达了作家创作的心声和经验,而且也是一本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的、被白烨称为“档案”的史料书,是研究和讲述中国当代文学必备的案头工具书。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