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北京“通州”之名最早见证实物亮相 系将军墓志

2018-05-17 08:52 中国新闻网

来源标题:北京“通州”之名最早见证实物亮相 系将军墓志

5月16日上午,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和通州区文化委员会承办,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通州区博物馆协办的《畿辅通会——通州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169组件与通州相关的文物,向观众展示了北京副中心考古部分成果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通州的历史文化。其中,副中心考古出土文物53组件。

2016年,因为配合北京副中心的建设而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了路县故城,这一工作被评为当年的十大考古发现。展览的第二部分《秦汉变局》展示了汉代的通州,其中就包括副中心考古出土的汉代文物。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通州潞城镇出土的一件印文砖。本次展览策展人高红清介绍,这件印文砖是汉墓墓室铺地的石砖,正面印有圆圈纹、菱形纹。值得一提的是,在它上面还有九个清晰可辨的文字——“位公卿、乐未央、大吉昌”。高红清指出,这九个字能够反映汉代的幸福观——“位及公卿,长乐未央,大吉大昌。”

许多“生活用具”也颇有意趣。一件潞城镇出土的陶灶在锅灶的旁边不仅有勺子,还有“酱油瓶”,似乎复原了当时的生活场景。一件倒梯形陶仓,上端有一方孔,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粮食腐烂,有利于透气,仓壁贴附着表现出行、劳作等日常生活场面的泥塑。武夷花园区域附近出土的陶井,反映了汉代先进的供水设施和制陶技艺。“其实,这些‘生活用具’并不真正具有使用功能,而是墓葬出土的冥器。但我国古人‘视死如生’,我们从中完全可以看出当时人的生活状态。”

展览第三部分《水陆之要会畿辅之襟喉》展示了金代时期通州地名上的变化。高红清介绍,1151年,金天德三年,金海陵王完颜亮于潞县城西约八里处,置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这是历史上“通州”地名的出现。

而这一关键性历史节点在展品上也有体现,为1975年通州城关出土的一件金代宣威将军石宗璧墓。在展出的墓志拓片上,观众可以看到,墓志记载,石宗璧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四月四日葬于“通州潞县台头村”。

“通州地区此前称路县,该墓志中明确出现了‘通州’一词,是目前为止关于‘通州’最早的实物见证”,高红清说。记者了解到,在石宗璧墓出土的还有窑白釉刻花葵瓣碗和耀州窑青釉鋬耳洗。“定窑和耀州窑的珍品在当时的通州出现,说明金代的通州已经是运河上的交通要道和物流集散地。”

到了明清,通州是京杭大运河沿岸的漕运重镇,水陆交通要会,对稳定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产生了巨大作用。在展览的第四部分,配合明清的文物,展示了明清时期通州的繁荣。

一件十分有趣的展品“军粮经济密符扇”引起了许多观众的注意。在这把扇子上,写满了各式各样奇异的符号,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呢?高红清介绍,各地漕粮运抵通州后,官府会委派雇佣的经纪人员加以验收。为了防止勒索舞弊等情况发生,制定出了密符制度。每一名经纪都有自己的一套密符。“密符扇的使用方法是,每名军粮经纪在自己验收、转运的漕粮袋上,用上好的‘福炭’,根据验粮的情况,把自己的符形画在明显的位置。监察官员随时抽查袋内的漕粮质量,合格便罢,有不合格的,则对照着粮袋上的符形,知道符名,查出真实姓名,然后按照朝廷规定,予以处罚。”

记者了解到,该展览今起至7月23日在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M厅,免费展出。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孙乐琪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