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闻悟老北京 博物馆藏珍

2018-05-16 08:09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闻悟老北京 博物馆藏珍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北京市文物局推出“闻·悟北京”系列活动。活动号召市民走进博物馆和遗产地,感悟北京的历史文化。北京地区有不少博物馆都是依托古建建立起来的。这些博物馆既是老北京的地标,又向各地观众传递着古都文化。连日来,北京晨报记者和参与活动的观众们一起,走进那些与古都融为一体的博物馆,品味精美的古建,感悟北京深厚的历史文脉。

德胜门箭楼 昔日走军车今朝看古币

北二环附近的德胜门箭楼是明清北京内城保存至今的两座箭楼之一,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对于那座巍峨的城楼,想必很多市民都不陌生。然而箭楼下的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可能有不少市民还没去过。日前,北京晨报记者走进德胜门箭楼,听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副馆长顾莹讲述了这座箭楼的前世今生,还有钱币馆里“最丑镇馆之宝”的故事。

据顾莹介绍,1980年,德胜门箭楼开始全面修缮,1982年修缮完工,作为德胜门箭楼文物保管所对外开放。1992年,箭楼下的真武庙复建完工。市文物局开始研究这处文物单位的用途。有人认为,德胜门又叫“军门”,是当年出征时走的城门,建议展示兵器。但是真武庙空间不大,而且也没有太多的展品资源,这个建议就被暂时搁置。

后来,经过梳理文物系统内部资源,发现琉璃厂的古董钱币公司存有数千枚不同时期的古钱币。钱币体积小,占用空间少,比较适合小巧的真武庙,而且北京又缺少古代钱币类博物馆。1993年,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正式开放。

顾莹说,开放之初,钱币馆还在春秋两季推出过钱币交易会,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钱币收藏爱好者来淘宝。

现在,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除了常设的钱币展和德胜门军事城防文化展外,还会经常外出巡展。顾莹表示,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希望更多观众能够走进德胜门箭楼,感悟历史,了解钱币背后的故事。

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有一枚顺天元宝,被顾莹称为最丑的镇馆之宝。为什么说“最丑”呢?因为钱币上“顺天元宝”四个字写的歪歪斜斜,像是小学生的字体。这和其他钱币上那些大书法家撰写的字体相比,真是有点相形见绌了。

虽然字体不太漂亮,但并不能降低这枚“顺天元宝”的价值。这枚钱币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由于刘氏所铸铜钱较少,遗留后世者更是凤毛麟角。此枚“顺天元宝”便是刘氏父子所铸铜钱,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第二枚发现。

另外还有一枚“祺祥通宝”也是稀世珍品。祺祥是清代同治皇帝第一个年号,由肃顺等顾命八大臣拟定。众所周知,后来慈禧和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顾命八大臣倒台,“祺祥”年号也被废止,改用“同治”年号。“祺祥通宝”只出现了60天左右,根本没有流通。现在存世的极少量祺祥钱,都是铸钱局的铸匠和经办人私自存留下来的。

正阳门箭楼 北京雨燕“代言”正阳门

坐落在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正阳门,曾是明清两代都城的正南门,俗称前门,也是老北京的地标之一。今天的正阳门已经成为一座博物馆,市民来到这里不仅可以登上城楼,观看常设的历史文化展览,还可以与绕着城楼飞翔的北京雨燕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历史人文与自然的融合之美。

正阳门作为北京仅有的一座城楼、箭楼保存完好的封建帝都之门,经历了600年的风雨沧桑。1915年,为改善前门地区的交通拥挤状况,对正阳门进行了改建,拆除了瓮城。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正阳门箭楼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古都之门迎来新的时代。

《北京正阳门历史文化展》是正阳门城楼里的常设展览,通过历史照片、资料和珍贵文物复制品,全面诠释了正阳门从始建到今天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

有趣的是,在展览中还有关于大前门香烟的介绍。这个北京人曾经非常熟悉的烟草品牌,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正阳门箭楼的图案。不过它可不是咱北京的品牌。大前门香烟于1916年由英美烟草公司首次推出,1952年收归国有,由上海、天津、青岛三家卷烟厂共同拥有。

现在到正阳门,除了登城楼,看展览之外,还可以观赏围绕城楼飞翔的北京雨燕。这种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类,已经在正阳门城楼上盘旋了近600年,是北京中轴线上活化的历史标识。

据正阳门管理处主任关战修介绍,根据观察,雨燕每年4月到7月会来到正阳门产卵,小燕出生后,就会和成年雨燕一起告别北京,一路飞行1万多公里,最终到达温暖的非洲。等到来年4月,再飞回北京。

“我们在北京城里会看到,有些古建设有防鸟网,阻止鸟类进入,正阳门还没有这么做。”关战修说,目前来看雨燕对古建的影响很小,就是会有一些粪便,及时清理后,也不会有什么危害。而且雨燕都是利用古建里的孔洞产卵,不会自己筑巢。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18日晚上,将在正阳门城楼举办“正阳之夜”——“关注北京雨燕 策动文化扶贫”主题文化活动。多家单位将联合发起《关注北京雨燕、保护城市生态》倡议。正阳门管理处还将进行《古建保护与城市生态研究》课题汇报,发布“北京雨燕”卡通形象。

孔庙国子监 古代中央大学今日国学圣地

历史上第一座孔庙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而北京孔庙规格最高,是元、明、清三朝皇帝举行国家祭孔的场所。如今,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在不断推出高品质的文化展览和展示活动的同时,也正在打造全国国学文化基地。

史料显示,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六年(1302年),在今址建庙,元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西邻国子监,构成左庙右学规制。北京孔庙占地22000多平方米,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三进院落,建筑左右对称,主体建筑依序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

国子监作为古代中央大学,历来备受国家重视,多有修建,尤其是经明永乐、正统年间分别进行的大规模修缮,清乾隆年间增建辟雍后,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规模和格局。国子监前院东侧由“持敬门”与孔庙相通。

2001年至2005年,随着首都博物馆和首都图书馆及少儿馆陆续迁出,孔庙和国子监重新归于一体。2008年6月,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正式成立并全面对外开放。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博物馆以“弘扬国学文化,打造国学文化基地”为宗旨,充分利用现有馆藏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推出高品质的文化展览和展示活动。

迄今为止,已经推出了“国子监辟雍复原陈列”、“国子监原状陈列展”、“中国古代科举展”、“大成殿复原陈列展”、“大哉孔子展”、“孔庙历史沿革展”等固定展览以及多个临时陈列,举办了“大成礼乐展演”、“春秋二季祭孔大典”、国学文化节等多种文化展示活动,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首席摄影记者 李木易/摄(资料图片)

智化寺 京音乐传承500余年无间断

智化寺的古建和京音乐是北京文博交流馆的最珍贵收藏。馆长薛俭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文博交流馆升级改陈后迎来的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在增加了更多照明设施后,不仅可以让观众清晰观看到古建的精巧细微之处,还具备了夜间开放能力。5月18日,希望市民走进智化寺,一起赏古建品京音乐。

智化寺坐落在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东口,已有500多年历史。现在看起来屈身胡同里很低调,当年可是明英宗赐给大太监王振的,取名报恩智化寺。王振想通过这座庙宇向皇帝报恩,为国家祈福。但历史证明,他后来把皇帝坑得很惨。王振建议皇帝御驾亲征北方瓦剌,结果大家都知道,明英宗当了俘虏,他自己也被杀了。

有着敕建背景的智化寺,每一处做工都极其精细。其中转轮藏(收藏经书设施)上的阴刻描金字迹至今仍可辨识。大型壁画历经数百年依然颜色鲜艳,且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依稀可以看出发丝。薛俭馆长介绍,智化寺里令人叫绝的建筑构件是天花和藻井。为了让观众看得更清晰,特别在屋顶设置了灯光,还把天花彩绘制成展板进行讲解展示。

薛俭说,智化寺里最精美的天花和藻井都在第三重院落里的万佛阁。可惜上世纪30年代,万佛阁顶棚上的所有天花和龙纹藻井都被变卖,流落到了海外。现在,通过馆际交流,观众已经可以看到万佛阁藻井的图片。为了让大家一睹当年的风采,馆里通过数字技术复原了万佛阁天花殿顶,也算是弥补了一些缺憾。

提起智化寺,不能不说京音乐。薛俭把它比喻成中国“古典交响乐”。“早在十五世纪就已经很成熟了,比欧洲文艺复兴还早呢,而且一直传承到今天没有间断。”

据薛俭介绍,现在演奏智化寺京音乐的是第二十七代传承人。他们的师父就是智化寺当年的僧人。这些传承人可以熟练演奏近40首曲目。他们把谱子完全记在脑子里,演奏时不看曲谱一气呵成。最长的一首曲子要演奏大约40分钟。

薛俭说,为了让更多观众了解智化寺京音乐,开放期间,每天10时和15时会有固定展演。让观众穿越时空,亲耳聆听具有唐宋遗风的明代古乐。同时增加与古乐相关的讲解内容,从形似“天书”的古乐抄谱讲到师徒口口相传的宫调韵律;从殷商甲骨文的象形文字“龢”讲到宋制十七簧弯管笙;从山西永乐宫的壁画讲到智化寺京音乐使用的十面云锣。通过讲解,让观众在欣赏京音乐的同时,更加全面地了解智化寺京音乐的历史文化,从而感悟到中华古乐的博大精深和中华先民们的聪明智慧。

大钟寺 永乐大钟是个“搬迁户”

北三环附近的大钟寺,原名觉生寺,是清代皇家祈雨的场所。因为寺里藏着著名的永乐大钟,就被人们习惯性称为大钟寺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副馆长刘克全介绍,这座大钟有两层楼高,重量相当于六七头大象。就是这么个大家伙,曾经三次搬迁,才到了今天的位置。

永乐大钟是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下令铸造的。它通高6.75米,相当于2到3层楼房那么高。口径3.3米,大概需要7到8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住。重46.5吨,大概相当于6至7头成年大象那么重。钟身遍铸佛教经咒铭文,有汉、梵两种文字,共计23万余字。

“永乐大钟啊,其实在历史上是个‘搬迁户’。” 刘克全说,它总共经历了三次迁移。永乐大钟“出生”在明代北京城钟鼓楼西北的铸钟厂,算来已有近600岁的年纪,如今这里还保留着铸钟胡同的地名。铸成之后,大钟就被迁入位于景山公园东北的汉经厂内悬挂,这是第一次迁移。

明代万历皇帝登上皇位后,其母李太后痴迷佛教,万历皇帝为讨母亲欢心,于是在西直门外为母亲修建了规模宏大的万寿寺,并将永乐大钟搬到了那里。这是第二次迁移。

清朝建立以后,在雍正十一年修建觉生寺时,和硕庄亲王上书认为“觉生寺”的中轴主体建筑共五层,对应五行,从前往后依次为金、木、水、火、土。而永乐大钟本体属金。如果在属土的藏经阁后另建一层安置永乐大钟,可以取金土相生的好寓意。乾隆八年,永乐大钟正式在觉生寺大钟楼悬挂。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宣传钟铃文物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了古钟的世界。除了永乐大钟外,在众多古钟里还有一口明代天启年间的“歪钟”,它的来历别有一番趣味。

这“歪钟”身子倾斜悬挂着,其实属于一件残次品。为何被保留至今呢?因为古时候有“铸钟如做人”的说法,这口“歪钟”的捐资铸造人恰恰是大太监魏忠贤,真是钟如其人啊。人们把它保存下来,作为一口警钟,警示后人,做人一定要端端正正。

刘克全说,其实“魏忠贤铜钟”之所以是歪的,就是因为铸钟时内外范套合时发生偏移,导致钟壁一面薄,一面厚,而钟组在铸接时又没能保持在钟体上方的正中位置,所以这口钟不仅形体“歪”,而且钟声也不如其他古钟优美动听。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大钟寺免费开放,观众可以到馆瞻仰永乐大钟,再品品魏忠贤的“歪钟”。

五塔寺 甄嬛曾两次在这里庆生

西直门外长河北岸的五塔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成化年间,建成金刚宝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塔寺塔。乾隆十六年与二十六年,先后两次选为其生母崇庆皇太后的祝寿地点。这个崇庆皇太后就是甄嬛的原型。

据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郭豹介绍,1961年,真觉寺金刚宝座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3月17日,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五塔寺文物保管所”。1987年10月6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正式对游客开放。

石刻馆的镇馆之宝,当属院内中轴线上的金刚宝座。据史书记载,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自西域来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刚宝座的规式。

金刚宝座以中国传统雕造技法,遍饰宗教题材雕刻。其中佛龛1561个,每龛内刻坐姿佛像一尊。另有狮子、大象、马、孔雀和金翅鸟,还有天王、降龙与伏虎罗汉、菩萨等。目前国内有10余座金刚宝座式塔,真觉寺金刚宝座在同类型塔中历史较早、雕刻最精美,保存最完好。

郭豹表示,未来在保护好真觉寺金刚宝座和众多石刻文物同时,还要对馆藏石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出版学术著作。同时举办或引进更多更好的展览,将北京的石刻文化带到各地进行巡展。加强讲解,继续做好金石大讲堂,做好石刻拓片等互动项目,推出有本馆特色的文创,让观众把文化带回家,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

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石刻馆正在推的展览有《真觉年轮——真觉寺历史沿革展》、《铁笔传神——透过刀锋看笔锋》、《石破天惊——从石头到石刻》、《玄宫档案——馆藏墓志拓片展》等,可以让观众通过石刻文物品读历史。

■记者手记

一座城就是一座博物馆

如今,北京地区已有各种类型博物馆179家,星罗棋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这些博物馆在地图上只是小小的一点,而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张文化大网,脉络延伸到北京历史长河中的星星点点。

随着博物馆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文化脉络也将更加繁密,我们城市的文化氛围也将更加浓郁,直到整座城都成为一座博物馆,这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难做到的。

如果北京城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博物馆,那么我们每个市民就都成了博物馆里的管理员和讲解员。我们要共同保护北京的文化遗产,并向四方来客讲述文化遗产的故事。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