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不同传统给予不同营养

2018-04-29 08:57 北京晨报

心学不是心灵鸡汤

普通读者罕有知道,王阳明原是一个被翻案的奸佞。《明实录》里的王阳明不但奸邪,还很有几分色厉内荏的丑态,是一个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

及至清朝编修《明史》,才算是以新一代的官修正史为王阳明做了正式的翻案。而在王阳明弟子们谦卑写就的私史里,他又仿佛头顶光环的圣徒,有神鬼莫测之能,每每还有灵异的奇遇。于是我们每个人对王阳明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自己对史料的采信方式以及认知误区之有无或多寡。是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王阳明一切心法》(读创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是当代思想隐士熊逸,沉浸十年力作。是一部诚意之作,它权威、有趣、真挚,易懂,只为让你了解真正的而不是为误解的王阳明,了解“心”在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是驱动整个世界总的发动机。不是看破红尘、心如死灰。而是一场在针尖上飞旋的舞蹈,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保持平衡,同样让你了解心学的真谛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心灵鸡汤。

仰望人类艺术传统

《人文精神的伟大冒险》(毕肖普著,中信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全面的、可读性强的人文艺术经典读物。全书以时间为线索,按章节展开解读各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带领读者在人类精神文明长河中激流徜徉。内容包括古代世界,古代希腊的古典精神,古罗马的帝国精神,一神教精神,中世纪的封建精神和哥特风格,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巴洛克精神,启蒙运动的精神,革命和浪漫主义,工业时代的物质主义精神,现代主义精神和当代精神……

全书运用大量文献揭示历史性的代表画面,全面呈现人文艺术深邃意蕴。书中文字有如电影镜头,带我们回溯、还原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个生动细节,从而帮助我们思考自身内在意义和精神价值所在。全书囊括宏富,涵盖人类精神史中的文学艺术、音乐艺术、建筑艺术、图像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等门类,跨越从远古到当代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每一页都蕴含着人文主义的精髓”,发人深省,帮助我们找寻内在的精神价值。全书内容的广度,思想的深度,都为同类书之中的佼佼者。

十三经是如何走到核心地位的

《从六艺到十三经》(程苏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提出并解释了“经目”这一概念。“经目”是指历代中央政府对官学中所尊“经书”及其解释体系而做出的限定。经目与经学历史中的经书合称不同,一般的经书合称具有偶然性、随意性和个人性,而经目则具有学理性、稳定性和制度性。

本书以历代“经目”的演变为核心,在文化史的背景下展开从“六艺”到“十三经”的专题史研究。其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基于史实的考辨清理;考稽、探讨经目演变的内外部诱因以及前后因革或并存的不同经目之间的关系;尝试就“经目”本身及其与经学史的关系等问题作若干理论性的探讨与总结。

本书的研究建立在充分的文献学基础上,以文化史为背景,将经目的研究与政治史、制度史、社会史等相关研究结合起来,全面立体地考察经目这一历史现象在传统社会中的影响。

在行走中寻找历史

这是一条元朝皇帝候鸟般春去秋来往复的路。北大学者罗新,在五十三岁之时,完成了他十五年前的夙愿——从大都走向上都。

在这条路上,一边是历史,一边是现实。一边是遥远的史书上的沧桑印迹,一边是近处几十年的悲喜人生。年少时不为人所知的暗恋,三十年前的半途而废的远足,二十年前暴风雪中被倒提双脚走出黑松林,风华正茂的女学生突然离世,记忆里一朵牵牛花的摇曳,都因某一地点某一场景,在路上被恍然忆起。作者五十年的人生,也零星散落在这条徒步之旅上。

《从大都到上都》(罗新著,新星出版社出版)汇集了许多的旅行家对于徒步的思考和意义。所引用的国外旅行家的段落,几乎都出自作者的优美译笔,且金句迭出:“挣扎多年以后,我们明白了,不是我们成就了旅行,而是旅行成就了我们。”“旅行就好比婚姻,如果你以为你能加以控制,那必定大错特错。”

人类文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古代世界:追寻西方文明之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关于西方古代文明的简史,理查德·迈尔斯透过考古挖掘和史料爬梳,试图穿越到那个遥远的过去,带领读者探寻西方文明的源头。他从美索不达米亚开始讲起,一直讲到罗马帝国的覆灭。

人类进步的历程是一条充满了开化启蒙与暴戾恣睢的征途。盖世伟业成就之日,亦是血流成河之时,恰如一曲创造与毁灭的交响曲。理查德·迈尔斯追溯至我们遥远的过去,那些人物和地点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迈尔斯使它们变得鲜活起来: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首座城市到古埃及的死亡祭仪——从发明字母的腓尼基航海者们到残忍暴虐的亚述帝国,继而一路追寻至雅典和罗马这些伟大的城邦国家。

迈尔斯向我们展现了通过选择与陌生对象一道生活于大型的城市社群之中,人类扬长避短,开启了文明并塑造出现代世界。

一位隐者的生命故事

爱新觉罗·毓鋆从不上媒体,也不出书、不做公开演讲。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他只是个隐士。但他渊默而雷声,在日本“满洲国”不做汉奸,在老蒋时代不当走狗。他出身皇族,与末代皇帝溥仪同时受教于陈宝琛、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诸大师。前半生投身政治,轰轰烈烈,历经千险万恶,尝尽百般滋味。中年被蒋介石胁迫至台湾,隐居讲学。他将中国学术融入现实之中,衡诸古今,月旦人物,强调经世济民、治世、平天下的重要性,让中国学问变成活活泼泼的智慧。蒋勋、江丙坤、汉学家魏斐德、夏含夷等人均出自其门下。

毓老自述终生守《易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一爻。孔子如此解释这一爻:一个有龙德的人却隐藏自己,不受世俗改变,不想在这个时代成名,因此遁世隐居,却不郁闷,不被人认同,也不郁闷,喜欢就去做,不喜欢就不做,意志坚定,完全不可动摇,这就是潜龙之德。

《隐者显赫:中国最后一个皇族名儒毓鋆》(张辉诚著,中国画报出版社)这位传奇大儒的人生。

陈辉/文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