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徜徉在黑白世界的艺术人生

2018-04-27 07:47 光明日报

汪芜生先生在上海去世了,时为2018年4月7日。我惊闻噩耗,有着深深的落寞和寂寥之感。汪芜生的艺术人生徜徉在黑白世界久矣,73岁本该还能创作出许多作品,但岁月吝啬而冷酷,并没有留给他更多的机会。

汪芜生的摄影艺术,划出了“日本起步,走向世界,回归中国”的轨迹,走过了一位当代艺术家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砥砺前行的路径。他出道较早,1972年开始从事摄影,1981年赴日留学后,逐渐以风格辨识度极高的黑白摄影来展现黄山之美,用镜头来诠释浓缩了东方哲学和中华文化精髓的水墨山水。1993年,日本讲谈社出版了汪芜生《黄山神韵》作品集;同年,日本桥三越本店推出大型个展,并巡回日本各地。1994年,汪芜生黄山摄影个展入驻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央主厅,后于1995年移师上海美术馆,成为中国黑白山水摄影的典范。1998年,汪芜生大型个展《天国群山》在欧洲三大美术馆之一的维也纳国立美术史博物馆开展。2000年,他的艺术个展开到了东京都摄影美术馆,轰动日本。2005年,汪芜生的摄影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与东山魁夷的遗作联袂出展纽约联合国总部,为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汪芜生的黄山黑白摄影,表现出超越时空的唯美主义,深具老庄境界和佛家禅意。汪芜生的每一次摄影展,都规模宏大,追求完美,充满了冲击视觉、震撼心灵的力量。汪芜生晚年回归中国,创作激情依然澎湃着。

我与汪芜生相识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那时他已攀上了个人艺术生涯的高峰。我见识过几乎整个日本财界都动员起来协力为一位中国摄影家提供后援的辉煌阵势。在2006年他把创作和展示的重心移往美国之前,我与汪芜生常有交流,曾为他写过多次报道,先后见诸《中文导报》。汪芜生对摄影狂热痴迷,在生活中则童心未泯,幽默风趣,不拘小节,乐于发表观点,敢于臧否人物。作为旅日华人摄影界的前辈和先驱,汪芜生连续三年担任《中文导报》主办的“在日华人摄影大赛”评委,并出席颁奖典礼,毫无架子。

2000年,汪芜生在东京都摄影美术馆举办日本汇报展,在闭幕答谢宴会上捐出一幅大型展示作品用于抽奖,回馈各界。《中文导报》有幸中奖,我把作品带回报社,惊艳全社。后来报社搬家,很多旧物都处理了,唯有这幅《黄山烟云》被我们从五反田带到了麻布台,一直挂在墙上,让整个办公室显得气场强大,也时刻令我想起汪芜生。

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06年汪芜生离开日本之前,我去涩谷附近的外国人住宅小区看望他,听他侃侃而谈艺术与人生,颇受感染,一时间竟有洗尽铅华之感。我想,汪芜生一生追求艺术,崇尚心灵的自由,对于他这样的人,生活中的苦恼多源自束缚和羁绊吧。他闯荡世界,遇人无数,但真正能产生思想共鸣的艺术知音,可以敞开心扉的灵魂伴侣是很有限的。我与汪芜生有过交集,但似乎永远是站在远处瞭望他的人。

去年底,我循例给他发送了电子贺卡,他回复我:“衷心感谢文凯兄的祝福!非常想念您!”他也给我发来贺卡,上有黄山,还有他的工作照头像,面对全世界微笑着。得知汪芜生离世,我再次点开了他的个人主页,在浓重得可以吞噬一切的黑暗底色中,重温他的人生和作品,眼前又浮现出他的笑容,是朋友们都熟悉的,亲切而腼腆、带着小酒窝、透着些许顽皮的笑容。对于汪芜生来说,值得耗费一生去苦苦追求的,是黄山,是摄影,是他摄人心魄的黑白世界,他的一生是幸福而圆满的。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杨文凯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