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发挥“企业家精神” 让文化企业真正“活”起来

2018-04-25 09:30 光明日报

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国民之魂,文以化之。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图腾、一个国家的标识,更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核心支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与之紧密相关的文化企业也有着长足的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是高成长服务业的核心,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文化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产业与多个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融合,可有效提升相关产业的文化附加值。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整体实力还不够强,离支柱产业还有一定差距,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实现文化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段时间以来,“企业家精神”成为舆论热词,实现文化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充分发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背后正是新一代企业家的兴起。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记录着企业家群体的创新创业,也见证着企业家精神的成长成熟。如今,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企业家绽放光彩、施展抱负。

发挥“企业家精神”,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建立权力清单制度,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从中央层面出台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文件,涵养全社会尊敬并激励企业家的文化氛围。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将更加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加强监管,为文化企业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在发挥“企业家精神”的同时,文化企业还需要发扬“工匠精神”来解决当前文化产业供给中的突出问题:一般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产能过剩和高质量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同时并存,即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相匹配的矛盾。

从总体上看,虽然我国文化产品产量惊人,但精品供给不足,这样的结构性矛盾存在已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个问题,文化企业也需要来一场系统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直面公众要求越来越高、品类越分越细的现实,适应文化需求越发多样的时代。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占文化企业的90%以上,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依靠其运营灵活、应变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创新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对于解决供需错配问题有很大意义。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文化产业吸引了大量创业者,产业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不断涌现,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从业者和消费者可以共同参与到创意作品生产中,让文化企业真正“活”起来,进一步提升社会整体创造力,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