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调查显示2成以上人有“听书”习惯:看和听你怎么选?

2018-04-19 09:16 中国新闻网

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北京公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成果。数据显示,两成以上国民有听书(有声阅读)习惯,其中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听书内容以“听故事(情感故事、少儿故事等)”为主。如此多的人都有“听书”习惯,在生活中,“看”和“听”你会怎么选呢?

很长时间以来,一说到阅读,人们想到的会是图书馆、书店里捧着书本阅读的人群;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手机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随之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移动终端阅读,但无论如何,这都还属于“看”书。

不过,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早已不是阅读的唯一方式:2017年,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为22.7%,与成年国民基本持平。具体看来,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达28.4%;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分别为20.9%和20.7%。

当然,在这些人中,通过什么途径“听”也是大有不同。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来看,“移动有声APP平台”最受欢迎。其次,在成年国民和14—17周岁青少年中,选择通过“广播”“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人也较多,而在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中,选择通过“有声阅读器或语音读书机”听书的人较多。

不同年龄段,除了“听书”介质不同外,喜欢听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根据数据来看,在有过听书行为的成年国民中,选择“听故事(情感故事、少儿故事等)”“收听评书连播”“听图书节选或连载”的国民较多,选择比例分别为41.2%、39.1%和26.9%。

对比来看,选择“听图书介绍与图书推荐”“听英语或进行其他语言学习”“听诗歌朗诵”的人则相对较少。与成年国民不同,在有过听书行为的未成年人中,听书内容以“听英语或进行其他语言学习”“听诗歌朗诵”“听故事(情感故事、少儿故事等)”为主。

虽然选择“听书”的人数在逐渐增多,但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不习惯这种“阅读”方式。当“70后”田晓菲(化名)被记者问到是否“听书”时,她的回答是“极少”,“还是习惯看书。下载了一些听书的APP,也没有那么多感兴趣的内容”。

契合上述回答,本次调查数据亦显示,当问及不听书的原因时,“没有听书习惯”是首要原因,超过半数的国民选择这一选项,“不喜欢听书的形式”“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不了解有什么听书渠道”仍是制约国民听书的因素。作为普通读者,你更喜欢哪种阅读方式呢?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上官云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