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解读《战争与和平》 刘文飞:它是一部“英雄田园诗”

2018-04-02 08:19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刘文飞:它是一部“英雄田园诗”

十月文学院策划主办的大型系列文学讲座活动“名家讲经典”前天上演第八场讲座活动,翻译家、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为广大文学爱好者讲解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作品《战争与和平》。刘文飞从“英雄田园诗”这一视角出发,阐述了这部文学著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历史价值及深远影响。“用‘英雄’修饰‘田园诗’可能看似有点矛盾,但它也更好地体现了这个作品本身的风格和调性。”

刘文飞将《战争与和平》形容为“英雄田园诗”是来自于俄国作家米亚斯基,他写了一部《俄国文学史》,十月革命之后他逃亡到英国,在高校里讲俄国文学史,发表过一篇讲稿。“中间谈到《战争与和平》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英雄气质的田园诗’。‘田园诗’用‘英雄’来形容,这个不能说是矛盾的修饰,但是确实是不完全对等的东西。英雄的东西一般是很昂扬很壮阔的,田园诗呢,则是很恬静、优雅的。如果说田园诗,恐怕是陶渊明式的。” 

刘文飞认为,米亚斯基把这两个东西绑在一块,是在强调《战争与和平》的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还不像我们所说的音乐的史诗,或者当代长篇小说的史诗,它更多的像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这样的东西,他觉得这样的东西是英雄田园诗。贝多芬也用过这样的概念,贝多芬的东西恰好可以形容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调性,也就是它是抒情的,优雅的,甚至有的时候是悲哀的,但是更是体现英雄气概的壮阔的东西。所以后来我把它的概念放在这个地方,这可能是一种我们看似有点矛盾修饰的方式,但它也恰巧更好地体现了这个作品本身的风格和调性。”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