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民族歌剧《伤逝》向施光南致敬
2018-03-22 15:29 千龙网

3月21日,民族歌剧《伤逝》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图为演员展示剧中片段。千龙网记者 张静摄

千龙网北京3月22日讯(记者张静)3月21日,民族歌剧《伤逝》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剧以鲁迅同名短篇小说为原型,由施光南作曲。2018年5月2日,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逝世28周年纪念日。为了表达对先辈的敬意,再现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作品的高峰之作,经典民族歌剧《伤逝》将于5月2日和3日再次在北京保利剧院唱响。

歌剧《伤逝》以鲁迅先生的同名短篇小说为原型,于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创作而成。该歌剧由王泉、韩伟编剧,施光南作曲,由中国歌剧舞剧院组织创作排练,于1981年在北京人民剧场首演,在当时的歌剧舞台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2014年,在歌剧《伤逝》尘封33年后,中国歌剧舞剧院重新复排了完整版,并在北京、上海和鲁迅的故乡绍兴演出,得到了观众和媒体的热烈反响。

2018年5月2日,为了纪念该歌剧的作曲者施光南先生逝世28周年,《伤逝》阔别四年后将再次上演。据悉,此次演出仍然保持了2014年复排时的强大主创阵容:由当代中国歌剧和音乐剧导演中的领军人物陈蔚担任导演,女高音歌唱家王莹扮演女主角子君,男主角由男高音歌唱家王传越扮演,并邀请在声乐界颇具表演实力的曲波和刘春美联袂主演。

3月21日,民族歌剧《伤逝》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图为《伤逝》主创团队。千龙网记者 张静摄

民族歌剧《伤逝》在音乐形式上包含了咏叹调、宣叙调、对唱、重唱、合唱、伴唱等几乎所有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且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民谣色彩和时尚信息。剧本体现了原著抒情诗式的笔调,刻画了生活在上世纪20年代的青年涓生和子君敢于向封建礼教抗争的不屈性格,也揭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是80年代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剧中的《一抹夕阳》《她夺走了我的心》《紫藤花》等经典唱段,一直作为声乐教材使用,该剧里很多咏叹调都家喻户晓。

导演陈蔚表示:“《伤逝》在1981年的一度创作是相当成功的。这部剧的创作开创了歌剧创作的一种新的类型。当年上演时,可以说很‘先锋’。80年代我们的前辈就突破了歌剧创作中的传统舞台样式,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来结构舞台空间,多媒体的运用在当年绝无仅有。实际上,我们每一次都不是简单的复排,2014年我们把《伤逝》这部作品进行了完整的呈现,那一次的呈现就是在尊重原著和经典版本的基础上有了艺术上的提高。”对于歌剧《伤逝》的复排,陈蔚认为,这部戏的思想性、艺术性都经历了时代和时间以及几代观众的检验,特别是施光南音乐的民族性可谓是历久弥新,它和中国语言、诗词的结合堪称完美。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