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OKT《海鸥》:把喜剧演成喜剧

2018-03-22 08:11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OKT《海鸥》:把喜剧演成喜剧

契诃夫的《海鸥》是个烫手的山芋。

契诃夫把这部剧标注成喜剧,但想要演绎出其中的喜剧意味并不容易。当年莫斯科艺术剧院几次演出失败,让契诃夫都逼近崩溃边缘。不过,从去年10月在乌镇戏剧节上演到今年来到北京,立陶宛OKT剧团的《海鸥》都颇受好评,这种新的、实验性的演绎方式,演出了契诃夫原著中难以捕捉的喜剧意味,同时其现代情境的设置也能更好地与今天的观众对话,让这种喜剧意味传递得更直接和彻底。

《海鸥》是OKT剧团科尔苏诺夫导演从2008年开始的“实验室三联剧”的第三部,第一部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二部是高尔基的《在底层》。《哈姆雷特》几年前在北京的演出大受欢迎,让OKT剧团正式被中国观众所熟悉,它对经典的现代解读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OKT剧团是不肯“好好”演戏的。

《哈姆雷特》的舞台是“后台化妆间”,《在底层》则是在真正的地下室首演。《海鸥》的舞台非常简约,大面积的白灯带、灰色的水泥墙,就连演员的衣服也都只有黑白灰。最主要的道具是一些黑色折叠椅,就像许多排练场或是会议室里常见的那种。对于这种设置,导演曾解释:“我们在寻求一种令观众能够成为故事的一部分的感受。”的确,把这些经典故事剥去时代的外衣,也剥去戏装,让观众不再处于看故事的境地,而是参与到故事中,这样才能更容易在故事中看到自己,产生共鸣。所以,我们能在女主角妮娜身上看到今天那些想要成名的女孩子,从男主角特利波列夫的遭遇联想到前不久刚刚自杀的年轻导演……不过,当这种设计遇上首都剧场这种传统镜框式舞台,还是消减了许多效果。

《海鸥》的喜剧意味不是令人开心一笑的,更多的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剧中人的丑陋、可笑被呈现在众人面前,而他们浑然不知地继续“表演”着。OKT版的《海鸥》强化了剧中人的丑陋与可笑,对每一个角色都毫不留情,甚至刻意删去一些表现某个角色宽厚的戏份,这种像手术刀一样凌厉的手法,也许正是理解契诃夫所需要的决断。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牛春梅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