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多管齐下打击假原创

2018-03-21 08:29 北京晨报

充斥网络的各种“假原创”,乍一看是“新面孔”,仔细一读就发现,只不过改了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完全是换汤不换药。这对读者来说,完全就是浪费时间,而对原创者来说,何尝不是侵权?

目前,互联网上存在一种“假原创”现象。所谓“假原创”就是把已有文章通过内容拼接、同义词替换等方式,生产一篇所谓的“原创”文章。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1%的受访者看到过“假原创”文章,74.5%的受访者反感“假原创”文章,80.9%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整治“假原创”。(3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不能不说,充斥网络的各种“假原创”,乍一看是“新面孔”,仔细一读就发现,只不过改了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完全是换汤不换药。这对读者来说,完全就是浪费时间,而对原创者来说,何尝不是侵权?

在自媒体时代,各类资讯日益丰富,极大满足了人们的阅读需求,人们也愈加热衷于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当许多人参与内容创作之后,奉行“拿来主义”“复制粘贴”的各种“假原创”及侵权事件也大有加剧之势。“假原创”及侵权事件多发,不仅会打击原创者的积极性,扰乱网络文化市场秩序,更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拉低了网络文章的质量。然而,对于这些明目张胆的抄袭行为,很多原创者由于维权意识薄弱,或者因为被侵权后取证难、成本高,赔偿地距离过远等困难,不得不放弃维权,这也不同程度助长了“假原创”的滋生蔓延。

打击遏制“假原创”,需要严管重罚,但从根本上来说,更需多方共同发力、多管齐下。一方面,增强法律的震慑力,让版权保护力度与精细度跟上新媒体的发展脚步。同时提升惩处标准,优化维权流程,切实让侵权者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另一方面,加大网络平台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网络文化创作环境,细化原创文章审核标准,升级原创内容保护机制,督促网络平台加强内容审查,不发布“假原创”内容;建立全国性的针对版权保护的监管网络和举报平台,加强综合整治,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此外,作为网络平台的读者与作者,也需不断提高原创意识和版权意识,如自发比对雷同内容,坚决支持原创,勇于揭发“假原创”,真正让版权保护成为一种全民行动。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作者:付彪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