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日前作为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在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由胡应明编剧,王原平作曲,著名表演艺术家刘丹丽主演的这部民族歌剧,讲述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福利院已故院长刘德芬23年如一日,用爱心、细心为福利院的孤、寡、残、幼撑起了一个温馨大家庭的事迹。
受感动,俩主演泪眼婆娑
刘丹丽扮演的刘德芬以其精彩的演唱和朴实的演绎塑造了一位充满爱心和善良的敬老模范。剧中刘丹丽对人物拿捏准确,表演和演唱感人,每每演到动情处,台下观众都会被刘德芬的事迹感动,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刘丹丽说:“这部戏在刚开始读剧本的时候我还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到了麻豪口镇福利院刘德芬工作过的地方去采风体验生活,看了她生前的视频、她讲话的方言和她的举手投足,看到她为老人洗脚,一边做一边说话的那种朴实,让我一下找到了人物的真实性。”
刘丹丽说:“刘德芬是一个很懂感恩的人,就怕麻烦别人;知道自己不久将离去,拉着自己的子女就看啊摸啊舍不得,我在每个唱段和表演里赋予很多内容。每一次演到刘德芬和女儿的戏时,我和扮演秋红的雷媛老师,两人泪眼婆娑地互相望着,她跟我说:每一次演的时候就觉得你就是我的妈。”
求完美,两个月内再修改
歌剧《有爱才有家》曾经在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上演出引起强烈反响,两个月后,该剧参加“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剧本又进行了精心修改。刘丹丽介绍:“这次的修改着眼于表现大爱。刘德芬代表一个社会群体,她是一种精神。我在演她,对我的灵魂也是一个洗礼。我看过很多刘德芬的视频,她非常朴实,没有一点矫揉造作,所以我演起来非常自信。我与编剧胡应明老师在修改剧本时一字一句地切磋。”
为真实,故意唱得不完美
谈起演好福利院院长刘德芬,刘丹丽说:“除了这一次我们到麻豪口镇福利院采风外,我作为志愿者,以前曾在演出中到过很多敬老院和福利院,到病床边为老人演唱,我对他们太了解了。我知道刘德芬很不容易,她的所有资料我都有,每一幕都在我眼前。有了这样的体验和积累才开始设计她的言行,把她演成一个善良的人,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到腿都站不稳的老人。我给她设计的最后一幕的形体,腿都是打弯的,包括从病床上站起来的时候,腿弯曲着背佝偻着站不稳。演刘德芬老年病中的时候,我情愿唱得有破绽,情愿出现瑕疵,也不能让它出现很完美的,因为在病中的人不可能唱得很完美。我觉得演员一定要观察生活,在这部戏中,我就把对生活的观察用到了塑造刘德芬这个人物上,只有这样这个人物才能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