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舌尖3”为何成了“吐槽大会”?(3)

2018-02-25 08:28 北京青年报

节目组回应:“换口味”有隐情

针对“舌尖3”质量不佳的说法,2月23日,“舌尖”节目组在官方公众号上刊发文章《为什么要创新?〈舌尖3〉创作背后有哪些“味道”要变?》做出回应。文章讲到了《舌尖3》“换口味”背后的隐情:“由于前两季带来的现象级传播效果,时隔4年才面世的第三季免不了被拿来与前两季进行对比。出于思维惯性和审美惯性,难免有不少观众对第三季的创新之举一时无法接受……”

同时,提到了“舌尖3”面临的困境:《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时,全国仅有40到50档美食栏目,而现在,有大约400到500档美食栏目在荧屏活跃着。还有“寻味”系列、“味道”系列、“一城一味”系列等几乎覆盖每一个省市的美食纪录片。简言之,美食纪录片的市场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如今,观众的期待和反馈都已不同,在前两季的基础上,第三季如果没有更多的创新、突破和发展,受众也不会满足。

也讲到了“舌尖3”拍摄的认真,比如对于韩国泡菜入选世界六大非遗美食,很多网友觉得愤愤不平,因为据考证,中国制作泡菜的工艺历史悠久,《诗经》就曾记载“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舌尖3》创作团队曾为一颗白菜到扬州去了四五趟,还找到农业大学专门研究农史、蔬菜史的专家,而且到多国去查资料,花费大量心血,只为搞清白菜从北方到南方怎么演变的、中国白菜怎么传到韩国的。

对于“舌尖3”八集背后的逻辑关系,总导演刘鸿彦表示,之所以做这样的结构,其实是有内在的思考、逻辑和表达体系的,“大家都说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这个博大精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不仅仅是这个东西是怎么切的,怎么做的,背后肯定有更深层的东西。我们希望呈现这个食物是怎么做的,再把背后附着的东西挖掘和呈现出来。”文/本报记者 祖薇

订单同比增长近六千倍

章丘铁锅呼吁顾客申请退款

自从《舌尖3》播出后,章丘铁锅一夜爆红。在济南市内的“同盛永”手工锅体验店,不大的店面挤满了前来“寻锅”的人,甚至有人提出要把体验店装修在墙上的铁锅拆下买走。

在网购平台上,章丘铁锅也卖断货。根据天猫官方公布的数据,自《舌尖3》开播至2月22日仅四天时间,章丘铁锅在天猫上的销量已经同比增长近6千倍。2月22日晚“臻三环”章丘铁锅天猫旗舰店发布声明称“手工铁锅完全不可能快速走量”、“章丘无锅,请大家理性消费”。

“臻三环”在声明中说:我们在“舌尖”前就经常缺货,舌尖播出后几十分钟就把我们两千余口库存卖光:手工的东西完全不可能快速或走量,我们要尊重技艺本身的东西,目前订单导致近一到两年不同种类缺货。线下十万口左右的订单我们一单也未接受!现在请大家理性消费。不要让过火的市场使行业发生不健康成长。希望大家申请退款。另外请不要再翻墙进厂和群体性在大门守候。厂里不卖锅,这几天大量人不顾阻拦冲进厂求证手工也都已得到满意答案。后续不再开放参观。再有此类报警处理!洛阳纸贵,章丘无锅!留下一段美好回忆就好了。

2月23日晚8点,“同盛永”“臻三环”官方旗舰店以及“同盛永”淘宝店都清空了铁制商品。央广网记者致电章丘铁锅“同盛永”传承人之一的刘紫木求证,他只是声音疲惫地说“希望大家都能冷静一下”。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