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
欢迎全世界相聚北京
与14年前完全不一样
此次“北京8分钟”的总导演张艺谋与奥林匹克的缘分很深。2001年前后,他就曾负责北京申奥宣传片的拍摄,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都是由他执导完成。
放在整个闭幕式上,八分钟的时间并不算长,而在这仅有的八分钟时间里,需要呈现和传递很多内容和信息,且要达到尽可能“惊艳”的效果。因此,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此前花了很多时间在创意上,他希望在平昌展现的八分钟,有新意,而不是老一套。
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是通过红灯笼、茉莉花等极具中国特点的元素,首次在奥运会闭幕式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14年前的那次展示,是“北京8分钟”第一次在奥林匹克的舞台上展示,想要在8分钟的时间内充分展现中国的历史文明,并非易事。而这一次的创作,则有着不同的出发点。
“从理念到表现手法完全不一样,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次“北京8分钟”总制作人沙晓岚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这样表示。据悉,“北京8分钟”主题为“中国人民欢迎全世界朋友相聚北京”。
更多科技手段将会融入
潜移默化传递中国文化
作为总导演,张艺谋认为中国已经成功举办过奥运会,中国的历史也已经在奥运的舞台上呈现过,因此这一次,他和他的团队将更多的科技元素和更纯粹的艺术内容融入了“北京8分钟”里,以此来展现当今中国的变化和发展,表达中国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信心和热情。
据了解,本次“北京8分钟”将大量采用新技术,其中包括可移动的装置平台等,而这些科技元素的加入,也成为明晚该环节的一大亮点。张艺谋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可以“更纯粹地回到具体的节目上”,潜移默化地传递中国文化。
运用科技手段与传统的表演相结合,也会为这一次的“北京8分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具体内容在闭幕式正式开始之前需要保密、无法透露。今晚新的“北京8分钟”将会把创作团队新的思路和创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应的,科技手段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对设备的检测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张艺谋看来,这方面的问题有时候甚至是防不胜防的,因此团队需要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就把天气、温度、有可能面对的突发状况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用更加严谨的态度去“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