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根据老舍名著《四世同堂》改编的同名话剧,将于4月25日登上国家话剧院。
《四世同堂》描述了“几个家庭不同人物间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构成了北京浓缩的皇城文化格局,其中也产生了四种北京人:以冠晓荷为代表的‘新派北京人’、以瑞宣为代表的‘正派北京人’、以祁老太爷为代表的‘旧派北京人’和以小崔为代表的‘城市平民’,话剧版希望表达出一种文化的坚持”。在田沁鑫眼中,这四种北京人反映了中国人的人性特点,对当代人来讲也值得借鉴,她表示:“以打造平民史诗的方式做《四世同堂》,致敬的是老舍先生在民族文化上的坚持”。
三卷本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作为老舍“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 问世60年来曾两度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却一直被话剧敬而远之。问其原因,其一格局比《茶馆》大十倍,改编难度显而易见,其二,有着深厚改编名著经验、能够撑得起这个80万字场面,并改编成三个小时话剧的导演凤毛麟角。
这部还原了中国八年抗战期间发生在北平城内小羊圈胡同家族故事的话剧,是田沁鑫集聚导演生涯十年积淀,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的潜心之作。田沁鑫表示,“作为北京籍导演,老舍先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我也有一半正红旗血统,跟老舍先生是一个旗,满族嘛,老舍在我心中一直处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有一种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