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2017青阅读年度好书

2018-01-19 08:15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2017青阅读年度好书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作者:李伯重

三联书店2017-1

这是一位成就非凡的学者有意识地面向公众撰写的较为通俗的历史作品,在目前原创的、高品质的大众历史读物相当匮乏的状况下,李伯重教授的尝试难能可贵。该书聚焦15世纪末至17世纪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属于目前学界很热门的“全球史”研究。作者将这一大变革时代的特征概括为“火枪与账簿”,勾勒出一个国际贸易打造的世界,以及与之并行的军事革命和暴力图景,从而回答了一个长久以来备受关切的问题——晚明中国为何没能度过危机,在近代化进程中沦为失败者。尽管作者表示该书是“集合各家说法的综合性著作”,但其立足中国的内在关切,还是使它在“全球史”著作中显得与众不同。

《饥饿》

作者:[阿根廷]马丁·卡帕罗斯

译者:侯健 夏婷婷

九久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6

这部非虚构作品极富冲击力地揭示了一个被隐藏起来的日常现实——世界上有8亿多人在忍饥挨饿,每天都有大约25000人因各种与饥饿有关的原因而死亡。然而,人们发明了委婉的措辞来代替“饥饿”,比如“粮食不安全”,比如“结构性营养不良”。这是一本愤怒之书。作者走遍印度、孟加拉、尼日尔、南苏丹、马达加斯加、美国、阿根廷以及西班牙等地进行调查,他记录的惨状令人震惊,他追寻质问饥饿的原因——人们挨饿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而是因为没钱买粮食。在当今的生产力条件下,饥饿并不是一个自然的问题、技术的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财富分配问题,饥饿的背后,是人对人的压榨、国对国的剥夺,饥饿坐上了全球化的快车周游世界,不平等的种子到处播撒。

《诗的八堂课》

作者:江弱水

商务印书馆2017-1

这是一本别开生面、视野开阔的谈艺录,它不同于我们过去所看到的诗论文论,既无古今壁垒,也无中外门墙。作者打破学科边框,在古今中西多体的诗文中游刃有余,不受拘限地征引中外诗作与诗论、文论,以博弈、滋味、声文、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八个话题,对诗歌展开了角度新颖、信息量丰富的讨论。虽名为“课”,却无课堂式的刻板和高高在上,倒更像是体现作者博学巧思、潇洒文风的个性谈艺录。近年来,诗歌或者诗人常常成为热门话题,然而这些时髦讨论所泛起的浅薄泡沫,却令人感慨优秀的诗歌教育依然普遍缺席。幸好有《诗的八堂课》这样的书,品位端正,视野开阔,无论是入门还是进阶,都是不错的领路人。

《慕尼黑的清真寺》

作者:[美]伊恩·约翰逊

译者:岳韦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3

面对世界的巨变,面对极端主义在全球的兴起,乃至面对整个伊斯兰世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除了新闻提供的表象,其实知之甚少。然而在认知的道路上,有人迎难而上。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向今天伊斯兰极端主义及其背后复杂迷局的道路。作者伊恩·约翰逊用调查的方法进入历史,进入纳粹统治和冷战较量的时代,探索各方力量是如何把慕尼黑的清真寺变成了一个实现党派目标的基层政治组织,勾勒出了纳粹、中情局、穆兄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历史联系。历史很错综,现实很复杂,记者很有胆识。尽管写作仍有不尽完美的地方,但作者能够把握这一小众且敏感的题材,并用专业的写作完成这样的非虚构作品,值得钦佩。

《20世纪中国戏剧史》

作者:傅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4

这是一本对20世纪中国戏剧史进行系统全面梳理的重要著作,从政治、艺术、娱乐三个不同层面,阐释20世纪戏剧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化、政治与艺术、城市与民间、演出与市场等问题,展示了中国戏剧的百年进程和内在脉络。作者以开阔的视野、海量的资料和深入的研究,不仅还原了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丰富而多样的历史图景,填补了戏剧史研究的某些空白,还对很多既有之论或重新定义,或给予纠正。比如打破以往戏剧史等同于话剧史的壁垒,首次将话剧与戏曲各剧种放在一起进行观照,认为戏曲才是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的主流;比如重新界定中国话剧起源于1900年而非目前公认的1907年等等。它们或许不是最终的权威论定,但将对学界和大众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戏剧史产生影响。

《儿童教养》

作者:[日]峯村良子

译者:唐亚明 郭敏 崔颖

活字文化/中信出版社2017-5

“熊孩子”现象折射着当下中国社会对于儿童教育和公民素质的普遍焦虑,这套在日本持续畅销的“儿童礼仪培养读本”的引进恰逢其时。它包括《待人接物》《餐桌礼仪》《出门社交》《日常生活》四册,涵盖了儿童生活中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的方方面面:从跟人打招呼的方式,到如何坐地铁公交;从怎样收拾物品打扫房间,到在商店里买东西的注意事项……书中用可爱亲切的漫画和文字,事无巨细地告诉孩子生活中的各种常识,不仅仅是各种礼貌的表现、不给他人带来困扰的方式,还有作为孩子应当注意的安全细节——该书在一本实操性很强的指导手册之外,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爱的教育,以及优秀的儿童绘本,在故事和想象力之外,如何把“说教”表现得温馨动人。

《朝鲜战争》

作者:[美]布鲁斯·卡明斯

译者:林添贵

三联书店2017-5

在诸多有关朝鲜战争的论述中,本书堪称异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它的重点不在战争过程或各国的决策内幕,而是以历史学家的视野,介绍和分析了战争发生前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各自的历史渊源以及面临的局势,从而让我们对战争的起因和动力有了新的认识(而非仅仅局限在谁开了第一枪)。书中也披露了战争期间对平民的杀戮、南韩“清共”的血腥等等,使得这场战争的画面更为完整。作者布鲁斯·卡明斯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朝鲜战争研究“修正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对美国的政策不乏批评,最终指向了弥合战争创伤、恢复朝鲜半岛的和平。该书是他为大众写的一本历史读物,体量适中,论述生动而流畅,就历史写作的技艺而言也值得称道。

《我们的孩子》

作者:[美]罗伯特·帕特南

译者:田雷 宋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6

这是一本难得的政治学大众读物,全书的关键词是教育公平、机会均等,以及美国梦是否还像过去一样金光闪闪。这个他国社会关切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辐射到我们乃至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哈佛大学帕特南教授组织研究团队,以数年之工,追踪访问了美国107个年轻人和他们的家庭,讲述美国的阶级固化是如何在教育领域体现,呈现出美国社会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图景。和作者的问题意识以及耐心且专业的书写同样值得称道的是,这是适合大众阅读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能把学术圈的最新发展连同广泛的跨学科研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大众,推动社会认知的改变和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种“为大众写作”的格局和能力非常值得国内知识界学习。

《温柔之歌》

作者:[法]蕾拉·斯利玛尼

译者:袁筱一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8

该书在文学性和可读性之间获得了很好的平衡,就内容而言中国读者也不会感到隔膜。在一向高冷的龚古尔奖获奖作品中,《温柔之歌》是难得的畅销书,摩洛哥裔女作家蕾拉·斯利玛尼,由此成为法国文坛炙手可热的新星。它源于2012年轰动纽约的一桩血案,保姆杀害了自己照顾的两个孩子。小说从凶杀起笔,描述了一个底层白人女性和雇佣她的中产阶级家庭之间汹涌的暗流,女性在家庭和事业间的两难,阶层的隔膜,令人绝望的贫困,“政治正确”的困境,还有嫉妒、支配、仇恨、孤独等种种纠缠的心理和情感,在小说中冷静地展开。这并非一本仅仅靠“保姆杀害幼儿”的耸动题材取胜的作品,作者相当熟练地展示了现代小说必不可少的叙事技巧,中文版的译笔也非常流畅,阅读体验甚佳。

《寻路阿富汗》

作者:[英]罗瑞·斯图尔特

译者:沈一鸣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8

这是一本出色的旅行记,凝聚着对阿富汗这一焦点地区独特的观察和体验。9·11后,美军入侵阿富汗,塔利班倒台,正在亚洲漫游的苏格兰青年罗瑞·斯图尔特于2002年初进行了为期36天的徒步之旅,穿越中央山地,从赫拉特东行前往喀布尔。他打着重走巴布尔大帝(莫卧儿王朝开国君主)之路的旗号,一路上遭遇着大小军阀和各色平民,目睹了惊人的贫困和战乱的重创,也体会着古老的习俗和人迹罕至的风景。该书的叙事质朴而简洁,体现出相当好的历史素养。作者不大渲染自己遭遇的危险,也不以“传奇”的目光来看待陌生的土地,节制的态度赋予了该书独特的品格。这本旅行记在西方面世后相当轰动,而今罗瑞·斯图尔特已经是英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飞行家》

作者:双雪涛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8

曾经听双雪涛讲过一件关于沈阳的往事——小时候,妈妈骑自行车载他穿行在工厂里,妈妈的丝袜遇到空气里的硫,破了口子。那些细微的“砰砰砰”的声音是他童年的记忆。能捕捉到这样声音的人,是能够打捞起往事皱纹的写作者。该书是双雪涛的最新短篇小说集,作为2017年度难得的一本有社会人文情怀的原创文学作品,《飞行家》中的故事发生在那些不再站在时代镁光灯下的城市中,作者敏锐地发掘了不受瞩目的一群人的人生往事,并将历史与人性的复杂张力编织进故事的纹理。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命题:当曾经的硬汉老了,还能否在大时代的洪流里站得很直?

《奇点遗民》

作者:[美]刘宇昆

译者:耿辉

中信出版集团2017-9

当人工智能成为商业的风口,当科幻文学成为影视IP,科学技术与科幻文学如何影响这个时代,如何改变时代之下的我们,是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这本科幻故事集里,科技不是炫目的或冰冷的大机器,不是遥远而钝重的星球大战,刘宇昆关注的是在人工智能发达、高度数字化的社会之下,人的情感和遭遇。这些小说在思考:当数字时代来临,人作为个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那些不想全然进入科技时代的人,是否有生存的自由。虽然科幻文学不能完全预测未来,但是通过巨大变革的隐喻,它很好地探讨了我们应该如何自省。透过这本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未来还有当下。

《全民审判》

作者:[法]马克·安托万·马修

译者:杨晓梅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9

该书充分体现了欧洲漫画(或称图像小说)的创造力及其在思想与艺术层面的高度。一个自称上帝的人突然出现,睿智超乎常人,震惊之余,人们发动了一场大审判。各个人类团体控诉“上帝”造成的苦难,因此需要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上帝”的律师团则要弱化上帝的神力,甚至否认上帝的存在……这是一部立意深邃,充满思辨色彩的漫画,让人联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大法官”。不仅如此,作者同时讽刺了法律、传媒、商业、娱乐乃至整个社会时时上演的荒诞剧,对上帝的审判就是对人类的审判。精巧的哲学,聪慧的反讽,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天才地融为一体。绘画上大面积采用黑色,但不给人压抑之感,严谨的构图和分镜保证了叙事的流畅和层次,人物的造型和线条也富有表现力。

《私货:詹姆斯·伍德批评文集》

作者:[英]詹姆斯·伍德

译者:冯晓初

上河卓远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11

某种程度上,《私货》可以称得上文学批评写作的一个范本:独到、辛辣、好读。詹姆斯·伍德的文学评论不同于我们常见的轻快的媒体短评或充斥着概念与理论的学院派评论,而是植根于文本细读和对作家的深入了解中,层层分析作品的表达、作家的意图及其写作上的特点或优劣。这样的文学批评,对于畏惧严肃小说阅读、又对经典文学有兴趣的读者来说,恰是让阅读变得容易的好帮手——这正是我们推荐此书的最大原因。书中23篇评论,覆盖了诸如哈代、托尔斯泰、莱蒙托夫、石黑一雄这样的重要作家,评论作品的同时,他对乔治·奥威尔、埃德蒙·威尔逊、伊恩·麦克尤恩以及奈保尔等作家,还有生动的描述和分析。当然,与夸赞一个作家的不吝其词相比,伍德的辛辣刻薄令人印象更为深刻。

《我身在历史何处》

作者:[塞尔维亚]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译者:苑桂冠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11

不久前波黑战争中的将军拒绝海牙法庭审判而当庭自杀的消息,或许是我们关注这本传记的原因之一。因《爸爸出差时》《地下》两获金棕榈奖的前南斯拉夫电影导演、演员、音乐人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在这部回忆录中将个人成长经历与南斯拉夫——这个昔日的祖国如何存在又如何消失的历史交织在一起。这种交织既巧妙又沉重,既轻盈又忧伤,让这部生动诠释了“库斯图里卡是谁”的传记,同时成为南斯拉夫如何解体的历史证言。库斯图里卡用充满诗意和画面感的语言,向人们讲述如何与遗忘对抗,他关于“我身在历史何处”的追问,深沉而惆怅,那不仅是一个失去祖国、愤怒于世界用谎言掩盖真相的导演应有的追问,也在提醒我们问问自己:“我身在历史的何处”?

B1-B2版撰文/青阅读编辑部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作者:李伯重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