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红柯《太阳深处的火焰》:两个故乡的“热恋”
2018-01-13 13:36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1月12日讯(记者 纪敬)长篇小说《太阳深处的火焰》是红柯“天山—丝绸之路系列”文学创作的一次总结。新疆的生活给了红柯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新疆到陕西的数次迁徙让他对生命、对生活永远饱有新鲜感。

1月12日,红柯《太阳深处的火焰》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举行。文学评论家贺绍俊、白烨及作家红柯、付秀莹,与读者分享了对《太阳深处的火焰》的理解与体会。

77
1月12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办的红柯《太阳深处的火焰》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举行。图为作家红柯。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太阳深处的火焰》共25万字,小说采用复调式的结构。一条线集中书写的是当代知识分子坐困书城的精神困境。所谓“过去他们衣冠散乱,内心清净。他们如今衣冠整齐,神不守舍。”作者以冷峻之笔写当代学林,语带诙谐嘲弄,皮里阳秋,入木三分,堪称一部活灵活现的当代“儒林新史”,也是小说中最成功而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另一条线讲述渭北大学徐济云教授和新疆姑娘吴丽梅年轻时的浪漫爱情故事。

两个故乡的“热恋”

文学评论家贺绍俊把《太阳深处的火焰》看成是新疆和陕西的热恋,从陕西到新疆,再从新疆回陕西,红柯的文学思绪始终在两个故乡游走,“他热爱陕西,同时也热爱新疆。在他的小说里,会有两个地域的对话,这使得他的不少小说具有复调的性质。红柯的这一特点在《太阳深处的火焰》得到了一次集大成式的展现,新疆与陕西不仅在亲密地对话,而且进入到热恋阶段,红柯的思想智慧也在这种热恋的状态中迸发出火花。

现实与浪漫的碰撞

小说中还体现了陕西关中文化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两种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借鉴和补充,促进了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与发展。文学评论家白烨谈到,红柯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充分结合。在他的作品中能读出一种生命意识,他希望生命能够自由成长,所以里面充满很多歌颂、赞扬。

“写长篇是结婚”

红柯突破以往单纯描写人和动物、人和自然的关系,第一次在作品中写到人和人的共处,细致刻画陕西关中民间皮影艺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状态及内心世界。作家付秀莹认为,《太阳深处的火焰》关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和心灵成长,民间艺人的处境。这部作品有激情澎湃地叙事,有一种力量裹挟着读者一路向前,主要来自于内在情感和叙述语言。

“写短篇和中篇是谈恋爱,写长篇是结婚,结婚以后还有吵架、打架,甚至分居。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就是长篇,所以结构很难弄。”作者红柯说。

1

《太阳深处的火焰》作者:红柯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供图)

作家简介

红柯,本名杨宏科,1962年生于陕西关中农村,1985年大学毕业,先居新疆奎屯,后居小城宝鸡,现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漫游天山十年,主要作品有“天山-丝绸之路系列”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大河》《乌尔禾》《生命树》《喀拉布风暴》等,中短篇小说集《美丽奴羊》《跃马天山》《黄金草原》《太阳发芽》《莫合烟》《额尔齐斯河波浪》等,另有幽默荒诞长篇小说《阿斗》《好人难做》《百鸟朝凤》等600万字。曾获冯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奖长篇小说奖、陕西省文艺大奖等。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