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星座下的作家 | 当我们谈摩羯座时我们谈些什么
2017-12-29 13:08 千龙网

熟谙星座的人里,有这样一句话广为流传,“人固有一死,或死于天蝎,或死于摩羯。”想必一定有人被这两个星座伤得太深,从某种程度上,这些伤有可能是咎由自取,虽然这两个星座各有各的冷酷,但如果不去主动招惹,有些伤还是能够避免的。

冬至过后,摩羯座冷酷登场,坚韧、隐忍、睿智,是摩羯座的标签,这些特质能够造就什么样的作家呢?西蒙娜·德·波伏瓦、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村上春树、沈从文、史铁生、梁实秋、杰克·伦敦、埃德加·爱伦·坡、亨利·米勒等等,都是摩羯座,一时间却难以找到明显的共同点,但是,回溯他们的作品和人生,却又都将摩羯座的特质发挥到了极点。

第二性

《第二性》被称为西方社会里女性的圣经,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在这本书里,波伏瓦提出了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也强调了只有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这本书首版时间是1949年,但是今天看来,依然符合时代需要,意识不发生彻底改变,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提到波伏娃很难绕开萨特,但并不是萨特成就了波伏瓦,而是正因为她是波伏瓦,所以才选择了萨特。在遇见萨特之前,波伏瓦已经在初恋雅克的映照下成为了自己。他们之间的差异,让波伏瓦能够义无反顾地放弃情感,而选择理智。波伏瓦在《手记》里写,“他接受奢侈和优游的生活;而我,我需要不断进取的生活!”这个时候,波伏瓦才18岁,对于不断进取的生活,她有着明确的目标,“我习惯了刻苦工作,我需要有一个目标让我去达到,有一部作品让我去完成。”

如果按照如今入流的思路,波伏瓦有着典型的成功型人格,在坚定的目标推动下,她不会做出任何与其向左的选择。选择萨特也一样,因为萨特不会跟她签像别人一样的婚姻契约,两个人彼此独立,适当的距离,才成就了后人所认为的终身伴侣。尽管两个人在称对方为伴侣的同时都曾有过各自的情人,但却没办法否定这段关系的坚不可摧,甚至到了婚约都不能达到的程度。

没有婚姻,但是有伴侣,有作品,波伏瓦过着不同次元的生活。之所以能够放弃一些,而拥有一些,也正是因为对文字的执着。当年因为要去完成一部作品放弃的情感,换来了之后的许多作品,《名士风流》《第二性》《人都是要死的》《女宾》等等,她的创作不曾间断,她关于女性独立的主张,依然是很多女性心之所向。

关于波伏瓦,《战斗的海狸:西蒙娜·德·波伏瓦评传》的作者达妮埃尔·萨乐娜芙这样说,波伏瓦最大的榜样作用就是:贵在坚持,坚持自己选择并坚持自己作出的每一个选择。

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首版于1951年,刚刚赢得二战胜利的美国,物质、功利蒙蔽了人们的双眼,精神世界渐趋荒芜。《麦田里的守望者》借主人公之口,对现实社会给予极大力度的批判,那个头戴鸭舌帽,身穿风衣的少年霍尔顿成为众人的拥趸。愤怒与焦虑是本书的两大主题,但最本质的还是与成人世界的疏离。

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缔造了这样一位典型的反英雄,而他本身也是一个反英雄的典型。塞林格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富商家庭,15岁被送到宾夕法尼亚一所军事学校,二战期间,塞林格从军,前往欧洲战场从事反间谍工作。战争结束,塞林格退伍,回到纽约专心写作。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经出版便迅速获得成功,突如其来的关注使本就避世的塞林格更加想要逃避,索性在乡下买了90多英亩土地,建起小屋,过起了隐居生活。于是,塞林格把自己活成了一个谜。鲜少出现在世人面前,鲜少发表作品,他用回避的方式代替愤怒和攻击,他笔下曾经得到许多共鸣的人物霍尔顿被尘封在心底。

塞林格有过两段婚姻,但好像都并不是那么幸福。2000年,塞林格的女儿玛格丽特·塞林格出版了《梦的守望者:一本回忆录》一书。书中讲述了许多塞林格奇怪的行为,以及对于母亲强大的控制欲。有评论说这是因为塞林格参加过二战,有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但他的女儿又说,对于从军生涯,塞林格表现出的都是自豪和骄傲。

2010年,塞林格逝世,享年91岁,他带着生前的一切告别了这个世界,留给后人的是无解之谜。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即将颁发的时候,人们都为村上春树操碎了心,就像前几年,一直在为小李惦记着奥斯卡奖一样。不同的是,奥斯卡颁奖现场,我们能看到小李迫切的眼神,但是,在诺贝尔文学奖宣布那一刻,村上春树的表情我们永远都看不到。

村上春树说,“最重要的是读者,获不获奖是次要的。”他几十年如一日,严于律己,早起,跑步,规律性地写作,保证着自己作品的质量和数量。有创作心得的人都懂得,长期从事文字创作的人,到最后拼的都是体力。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并不是村上春树最为人所知的作品,只是借由自己跑步的经历而写就的一些随笔,是一个孤独的男人二十年间的岁月感悟。

跑步不是一件难事,坚持跑步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坚持跑一辈子就是一件太难的事,这里面有太多的自律、控制,把自己的身体规束成一台机器,然后再创造奇迹。这种狠劲,一般人做不到,村上春树却将这变成一种习惯。

围绕村上春树的话题很多,诺贝尔文学奖的长期陪跑,还有对于中国读者而言的翻译问题,到底谁的翻译更好。读书终究是一种个人体验,每个人的领受都不尽相同,也没必要求同,如果一位作家能为一位读者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体会,那对于这两者而言都是一种幸事。基于此,村上春树和他的读者都是幸运的。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作者:王焕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