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舞界专家沪上为舞蹈把脉献策 中国舞剧“无剧可看”?

2017-12-26 08:08 北京娱乐信报

来源标题:舞界专家沪上为舞蹈把脉献策

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7年“舞典华章——中国舞蹈高峰论坛”日前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个舞蹈艺术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于此,为中国舞蹈的现状与未来把脉献策。

当天的论坛可谓是舞界群贤毕至,来自中国舞蹈家协会、上海舞蹈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上海歌舞团、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等16家组织机构、院团的24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

当天上午的论坛,专家们围绕“2017舞蹈艺术发展态势与思考”进行了研讨。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认为,2017年在人才培养方面,“培青计划”以及“舞蹈12天”成绩显著,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年轻编导和作品。而荷花奖的“评奖转型”也很成功,获奖作品的含金量也非常高。另外,荷花奖的网络直播单场最高数字已经达到了140多万人,古典舞第二场比赛竟然有200万在线观看。

此外,舞种力量的喷发也令人兴奋,比如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等古典舞蹈以及小荷风采的儿童舞蹈也成绩喜人,甚至当今年轻人喜欢的街舞发展也到了“井喷”的速度。不过,冯双白也指出,荷花奖古典舞尽管奖项压缩到三个,但竟然空缺一个,这应该说是缺乏精品力作的遗憾。

尽管今年成绩喜人,但在舞蹈界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上海舞蹈家协会主席辛丽丽认为:“我们可以继承老的经典作品,也可以创排新作品。但是创排有独特艺术、有市场的、接地气的、和老百姓同呼吸的作品很重要,这就需要让艺术家深入生活。”此外,她指出,舞蹈界的制作人、出品人等创作人员稀缺,特别是芭蕾舞界主创特别少,芭蕾舞演员转为编导的特别少。

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表示:“舞蹈创作的终端是为了演出,为了受众。上海歌舞团创作的舞剧《朱鹮》三年演出了200场,几乎每个城市都是一票难求,主办方非常喜悦,从他们幸福的脸上感受到,这件事他们做成了,不光是文化做成,还把钱挣了。说实话,舞蹈要挣点钱不容易。创作舞剧给谁看、怎么做,要知道老百姓喜欢什么东西。”

江西省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余达喜表示:“舞蹈圈子用‘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这样一个旧约,为我们自己预设了舞剧的宿命,这是对中国舞剧表达能力的偏误。这种思潮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语言体系,使中国舞剧的表现空间显得非常狭小,有很多观众,包括我们自己感觉到‘无剧可看’。”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张学军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