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国家大剧院这十年
商业演出8722场,售票930余万张,年平均销售率82.9%。
参演院团累计819支。其中国内院团365支(含港澳台),国外院团454支。
制作剧目共76部,其中原创剧目25部。各艺术门类中,歌剧58部、话剧11部、京剧5部、舞剧1部、音乐戏剧1部。
制作剧目共演出1254场,其中原创剧目669场。院内演出1101场,院外巡演153场。
驻院团体共4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歌剧演员队、戏剧演员队。
十年平均票价300元/张。2017年平均票价261元/张,比2008年平均票价375元/张降低30.4%。
注册购票会员25万人,其中等级会员约6万人。
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共5606场,观众共254.7万人次。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共4993场,观众共189.7万人次。近1900万观众走进大剧院、了解大剧院、享受大剧院。
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国外艺术机构共30家。目前与22家保持协议关系。建立艺术交流关系的驻华使馆共132家,合作举办“世界音乐博览”活动108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艺术机构共418家。
国家大剧院制作剧目、驻院团体赴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澳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演出。
国家大剧院:高雅艺术的引领者与推广者
周海宏
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之后,精神需求就会随之成为刚性需求。高雅艺术之所以高雅,就在于,它不仅能给予人们感官享受,更能带来精神层面的愉悦、心灵的震撼、文化的启迪、灵魂的升华。高雅艺术是提升人们“审美心智”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审美心智”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表明与审美活动相关的“心智水平”,正如人的理性思维存在着“心智水平”一样,人在审美活动中存在着思维能力的“心智水平”问题。一个国家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国民“审美心智”水平的影响。提升国民“审美心智”,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推广高雅艺术的现实意义所在。
剧院是人类感性文明的产物,既是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市文化生活水平的标志,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国民“审美心智”的发展。国家大剧院十年来做的最不容易的一件事,就是始终以高品质、高水准的高雅艺术引领国民的审美趣味,提升受众的“审美心智”。由于国家大剧院的平台与影响力,世界级的名家名团纷纷到访,把中外最好的艺术聚集到首都北京,辐射至全国。十年来,北京的文化生活水准因为有了国家大剧院而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正是因为国家大剧院在过去十年间守住了高雅艺术演出的底线,首都市民领略到了高雅艺术的魅力,使北京这座城市渐渐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文化艺术水平的面貌。十年来,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文化机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堪称奇迹的行业成就,这是与其始终秉持科学发展理念,坚守艺术品质,遵循国家文化战略发展要求,把握市场规律,特别是与政治家的眼光与智慧、艺术家的敏锐与品位,企业家的务实与杰出的运营能力分不开的。国家大剧院这艘艺术航母已经成为全国剧院的办院标杆与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坚定了文化产业工作者坚守高雅艺术追求的信心。
多年来,“严肃”“高雅”这些令人敬而远之的字眼,把很多人挡在了高雅艺术的大门之外。在如何既保持艺术水准的标杆,又同时做好普及工作的问题上,国家大剧院很好地完成了这个难题性任务,在敞开高雅艺术之门,大力推广普及高雅艺术,扩大高雅艺术受众群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十年来,我也把自己大多数在北京的音乐普及讲座放在了国家大剧院,吸引了大量我的讲座听众走进大剧院,享受高雅艺术,成为国家大剧院的忠实粉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剧院举行的大量针对孩子的高雅艺术推广活动,为高雅艺术培养了未来的爱好者;还有每年举办的“春华秋实”活动,把中国的高等音乐院校凝聚到大剧院周围,让未来的音乐家在成长阶段与大剧院建立情感纽带;以及种类丰富的艺术进校园活动等等……这些举措都十分具有战略眼光。
很多人误以为高雅音乐之所以小众是因为价格过高,事实并非如此,与吃饭、洗澡、美容、歌星演唱会及体育比赛相比,高雅音乐会的价格问题并不突出。人们不去听高雅音乐的根本原因不是经济问题,而是艺术生活还没有进入市民的刚需。北京市大约有2千多万人口,每人每年听一场音乐会,每天就需要6万多个座位,北京市的文化艺术市场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现有的演出资源难以满足北京市民精神需求。国家大剧院坚持以滴灌式的艺术普及教育,在将高雅艺术逐渐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方面功不可没。
国家大剧院是首都建筑地标,更是文化地标,它的存在,引领着北京逐渐成为一座世界一流的文化艺术之城。如今,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世界级高品质演出令人目不暇接,带给人们极大的艺术满足感和幸福感。十年来,国家大剧院作为艺术旗帜、文化标杆,既是有凝聚力的艺术吸铁石,更是有辐射力的艺术能量场,将世界各地的优秀演出吸引到北京,将艺术与文化能量辐射至全国。
祝愿国家大剧院越办越好。
(作者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