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国家大剧院十年 天籁留蕴 雅歌琢育

2017-12-21 08:10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国家大剧院十年 天籁留蕴 雅歌琢育

从2007年到2017年,国家大剧院即将迎来它十岁的生日。十年,这座圆形的建筑,守候在天安门广场一侧,彰显着“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内涵。

圆若苍穹,孕育着中国艺术思维和艺术理念。十年,国家大剧院,从无到有,将中国经典舞台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其实,孕育的同时也在“蕴育”。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国家大剧院十年专题报道,在解构到重构的过程中,感受国家大剧院的艺术之“蕴”,文化之“育”。

音乐厅之蕴:交响乐的萌发

走进国家大剧院,通过水下廊道,沿左手扶梯上行,再向右侧前行,就来到音乐厅。这里有1859个座位,十年前,这里奏响的《火把节之夜》宣告了国家大剧院的成立。 十年后,回望这个音乐厅,这里的故事已经超越了音乐,超越了艺术,留下的是一种精神与信念。

萌动

开幕音乐会里的毕业生

国家大剧院演出部项目负责人孙徽十年前就在音乐厅工作,负责音乐项目的演出。大剧院开幕时他刚从学校毕业。开幕音乐会是她做的第一个项目。“一上来就跟这么多艺术大师合作,有些底气不足。但是毕竟代表国家大剧院,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大剧院刚刚开幕,有很多地方还有待磨合,艺术家对于孙徽也并不熟悉。孙徽每天都顶着很大的压力。那时候,联系艺术家,给国外经纪公司发邮件,这样基础的工作对于孙徽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学习的“科目”。

“那时指挥家陈佐湟担任剧院音乐总监,他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写邮件,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我们的每一封邮件都会经过陈佐湟总监、当时的演出部部长李志祥、陈平院长审阅并修改才能发出去。”孙徽说。

之后,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陆续邀请世界著名艺术家和乐团演出。孙徽在音乐组工作了七年(现在演出部舞蹈组)。给孙徽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洛林·马泽尔。孙徽说:“2012年他指挥我们的新年音乐会,当时他已经82岁了。马泽尔在剧院排练了一天了,从指挥台下来后,剧院本来还要跟他商量以后的合作,但他说:‘很抱歉,我的腿有点疼,我要把腿放在椅子上一会儿。’但第二天,他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乐队面前。”

历练

2000多次余震中的排练

国家大剧院自2008年起,每两年一届举办“交响乐之春”音乐会,为全国职业交响乐团打造平台。时任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说:“国家大剧院不仅要做中国交响乐的队伍,更要做中国交响乐的文化。”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消息出来之后,大剧院工作人员一直尝试联系原计划参加“中国交响乐之春”的四川交响乐团,对他们的近况深感担忧,不知他们能否如期参加5月21日的演出。直到5月13日晚上8点左右,工作人员才拨通了四川交响乐团团长唐青石先生的手机。唐先生非常感动,他坚定地说演出计划不变,乐团的每一个人也十分珍惜这次参与“中国交响乐之春”的机会,不会因为目前的困难而放弃之前所有的努力。

成长

寻找乐谱的音乐总监

在第五届“交响乐之春”选择的34部中国交响乐作品中,观众听到的大部分是中国作曲家1966年以前创作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是首次听到。陈佐湟为此花费了大量精力寻找乐谱,核对每一个音节和节奏。

陈佐湟说:“一些作品既没有声音留下,也没有演奏过。萧友梅的《哀悼进行曲》最早是为悼念黄兴等革命者而写,是模仿贝多芬的创作手法。这首作品创作后正好孙中山先生逝世,完整版没有演出过。还有些作品我们通过作曲者的亲戚和后代拿到了曲谱,但有很多错误,手稿又很模糊。这些作品如果今天还不演奏,它们就只是音乐史上的一句话。将来面对中国交响乐的历史我们会感到汗颜。”

青葱

从“谁来过”到“谁还没有来”

如今,北京观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全世界最优秀的节目已成一种常态。当国家大剧院以“NCPA速度”迅速成长成为世界剧院版图上的重要成员时,一股难以抗拒的向心力便自然形成了。如今,大剧院的演出排期已经能够实现提前两年排定。大剧院凭借超强的节目经营和吞吐能力,形成了新春、夏季、秋季三大演出季,并打造了中国交响乐之春、五月音乐节、漫步经典音乐会等多个音乐类品牌艺术节。

“不夸张地说,当年那些演出,都是大剧院的团队一场一场谈下来的。”国家大剧院演出部副部长王路藜以“五月音乐节”演出板块为例表示,一个年轻的剧院想跻身世界知名剧院版图,争取主动、树立品牌是关键。

“有外国院团来大剧院,我赶紧把五月音乐节介绍给他们,邀请他们加入演出;得知名家名团在策划巡演,也会跟他们联络,发出邀请。”如果对方有演出意向,就进入协商环节。与外国院团和艺术家的联系,通常以电子邮件进行,“要把一场演出定下来,邮件得几十封几十封地发。”这还只是“五月音乐节”一个演出板块的工作,而每年平均近千场演出,每一场他们都要这样谈。

歌剧院之育:原创的自信

走进国家大剧院,通过水下廊道,穿过大铜门,就来到歌剧院。红色的座椅和墙壁把舞台围在一个典雅的风格中,在国家大剧院开幕演出季中,从马林斯基剧院歌剧《伊戈尔王》、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演出《天鹅湖》和《法老的女儿》开始,这里就是北京歌剧和芭蕾舞演出最重要的剧院。从2008年开始,国家大剧院自己已制作、推出了58部中外歌剧,十年间创造了一个连世界歌剧界都瞩目的奇迹。

原创之路

2008年3月21日,国家大剧院在开幕4个月就推出了自己制作的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并由中国作曲家郝维亚续写了最后18分钟的音乐。导演陈薪伊从《图兰朵》开始执导了国家大剧院的众多中外歌剧作品,诸如《艺术家的生涯》、《山村女教师》等。

陈薪伊说:“我开始来大剧院时,剧院只有这个恢弘的建筑,演《图兰朵》还要请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和上海歌剧院合唱队。经过十年,当初的年轻人现在都成了独当一面的艺术管理者。个人认为,十年来制作了76部剧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过去中国歌剧在国内每年演出并不多,国家大剧院从《西施》开始开启了原创之路,并以每年一至两部的速度推出中国原创歌剧。尤其近五年,国家大剧院连续创作推出《方志敏》、《长征》、《金沙江畔》“红军三部曲”,均反响热烈。这不仅彰显出国家大剧院铸就文艺高峰的勇气和决心,也体现着观众对极具中国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的喜爱与追捧。

《长征》的长征

在2016年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历时四年精心打造的史诗歌剧《长征》两度热演,售票都提前十天告罄,上座率高达100%。有着军旅情怀的作曲家印青从构想到完成花了近3年之久,单是选择什么样的音乐风格、音乐形式就思考了近一年时间。

印青重读了许多长征传记以及《中国工农红军歌曲选》,彻悟了长征精神后,将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全都化为旋律,并通过添加西藏弦子、贵州民歌等民间音乐元素来表现长征进程。每次创作,印青都将自己融入剧情中,写到平伢子牺牲前那段《我舍不得离开红军》时,他更是边写边落泪,哭得泣不成声。

歌唱家阎维文更是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挑战46年从艺生涯中的第一部歌剧,“对于一名军人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和国家大剧院这个顶级艺术机构合作《长征》,也是我艺术上的一次跨越。通过这次合作,我觉得国家大剧院的确是创作艺术非常严谨的一个顶级团队。其实国家大剧院这十年对中国的文化或者中国的艺术,乃至让中国的艺术传播到世界,都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步走”

其实在建院之初,大剧院在艺术生产创作方面,并没有拿来即用的教科书,大剧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遍邀世界一流的导演、舞美、灯光、服装等主创人员参与其中,与国际著名剧院合作,实施“引进来-联合制作-独立制作”的“三步走”策略,迅速提升制作水平。

2010年,国家大剧院邀请三位国际知名导演来大剧院执导歌剧——弗兰切斯卡·赞贝罗、海宁·布洛克豪斯和弗朗哥·里帕·迪·米亚那——从此开启了中西合璧,推出西方经典的艺术之门。

赞贝罗有着“《卡门》专业户”的美誉。按照惯例,剧院工作人员首先联系到赞贝罗的经纪公司。不曾想,第二天导演本人就直接拨通了工作人员的电话:“需要我什么时候到中国?!”就这样,在价格、需求等详细事宜还没有探讨的情况下,如此重要的合作就被直接敲定了下来。

事后赞贝罗说,“我过去从没有想过,有生之年能有机会在北京执导一部歌剧!国家大剧院是一个成长中的剧院,我能参与创建属于它的保留剧目,意义非凡!”可好事偏偏多磨。2010年4月17日,冰岛火山喷发,火山灰的弥漫导致整个欧洲航空受阻。赞贝罗心急如焚,立刻买了3张不同航空公司的机票,看哪班飞机能最早起飞就搭哪班。

4月21日,赞贝罗终于抵达北京,立即投入工作,从试唱到排练,每天最早到、最晚走。这让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十分感慨。他说,自己多年前与赞贝罗有过合作,赞贝罗待在排练场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她的助理导演交流。没想到这次她不但提前近一个月就来了,还全天跟演员‘泡’在排练厅。我想是‘国家大剧院’这块招牌吸引了这位大导。”

在谈到联合制作,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部长韦兰芬告诉记者:“大剧院的联合制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0年前后,对歌剧制作的流程还在不断学习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大约2013年之后,大剧院与马林斯基剧院合作制作《叶甫根尼·奥涅金》、与英国皇家歌剧院和旧金山歌剧院合作制作的《安德烈·谢尼埃》,包括此后‘以我为主’的对外输出。”

多明戈这样评价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制作:“成立短短几年,国家大剧院就发展成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剧院,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声望与日俱增,这非常了不起!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我敢说,NCPA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作者:伦兵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