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阅读+”系列对话 创变全民阅读新理念

2017-12-21 08:09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阅读+”系列对话 创变全民阅读新理念

为期4天的第七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日前在天桥艺术中心隆重举行。盛典期间举行的“阅读+”系列主题对话汇聚了阅读推广领域精英、各行各业大家,围绕城市文化脉络、阅读基础设施、阅读推广活动、阅读解决方案等四个维度深入探讨书香城市建设的路径,可谓精彩纷呈。

经典传承文脉 书香扮靓京城

此次系列主题对话之一为“阅读人生,点亮美好生活”,由杨浪、陈铎、陈雷、方青卓、刘一达等文化名人带来一场震撼的大型诵读表演,为接下来的对话做了一个精彩的开局。北京阅读季资源平台每年展开阅读活动数万场,最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还是读什么书?选什么书?怎么读书?因此,对话二“经典中华:传承文脉,阅览京华”重点就如何架起经典与新时代阅读的通道、古今融通、创变阅读价值展开对话讨论,为全民阅读如何选书和怎么读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对话现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刘一达发表了《新时代全民阅读——老百姓读什么?》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新时代阅读的特点包含享受和需要两个层面,在这其中,享受包含境界、眼界、心界“三界”。他也在演讲中回答了“如何选书”这一议题,认为新时代更应该读经典著作,阅读经过历史长时间的检验并经过很多名家的选择、评价而留下来的文化精华。“阅读可以让老百姓做到活得明白,活得滋润,活得开心,活得潇洒,也活得讲究。”

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以“文脉北京,经典的阅读与出版”为主题,与观众分享了他对该话题的理解。他介绍道,北京出版集团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北京文脉的历史。北京出版集团70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版了上千种有关北京文化的图书,先后出版了《北京古籍集成》、《北京历史地图集》、《北京文史资料》、《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北京文物建筑大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北京风物图志丛书》、《北京古镇图志丛书》等历史专著,也有北京风物民俗、文化等不胜枚举的优秀作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李建臣的演讲围绕《全民阅读与文化传承——运河文化一瞥》展开,阐述了北京城的建城史,以及水系发展史和京杭大运河的成因等历史渊源,并表示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窥见北京文脉的发展脉络。

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北京作家协会理事祝勇带来了一场关于故宫藏宝的演讲,为大家解开了关于故宫的很多谜题:故宫到底有没有宝藏?故宫到底有多少宝藏?到底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多还是台北故宫的文物多?他用翔实的数据揭开了“北京故宫有宫无宝,台北故宫有宝无宫”的实际面纱,讲述了百年来故宫文物的变迁和“一个故宫两个博物院”的成因,并表示新故宫的建成将会为北京读者带来得天独厚的便利,尽享文化背景的优质资源。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则以《阅读诗词,比较借鉴与新价值》为主题,分析了古代和现代人们生活中诗词地位的差异。她说,中国古代人喜爱读诗的第一个理由是“不学诗,无以言”,第二个理由是“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与鸟兽草木之名”,诗词在古人生活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她也认为中国人诗心未死,虽然时代在变迁,但是“美”是永恒的追求,诗词之美汇聚了颜色之美、音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价值之美,在中国人的心底仍能焕发起内心的澎湃。

阅读创变 深耕文化价值

信息化的高度发达催生出知识媒体的多种呈现与传播形式,在此过程中,知识媒体不仅是阅读内容的传播者,更成为阅读内容的生产者。这些知识媒体和内容生产者正是北京阅读季搭建的“六位一体”全民阅读公共服务平台所要联结的社会力量,源源不断创变阅读新价值。对话三“新知之旅:阅读创变,深耕文化价值”重点站在媒体平台基础上,分析了2017年新媒体平台下产生的知识经济大潮。

对话现场,作家方军做了题为《互联网知识经济全景与机遇》的演讲,为大家界定了什么是知识付费,知识付费出现的原因以及特点。方军认为,知识付费是传媒、出版和教育在互联网上融合之后形成的一个新的物种。知识付费在2016年、2017年突然会爆发源头有二:其一在于很多用户学会了用互联网制作内容,并通过内容获得粉丝;其二在于认知盈余分享。方军分析了知识产品的特点,概括为“边生产边发布、重视服务、重视用户参与感、引导用户行动、促成用户间互动”五个要素,但他强调,内容始终是知识产品的内核。

童书妈妈三川玲做了题为《让知识更有价值,让读书会更有魅力》的主题演讲。三川玲认为,对于小朋友来说,买书看书的决策人其实是家长,因此研究童书消费行为应该从家长入手。三川玲写书评的角度不是侧重于分析文本,而是从教育的角度来推荐,让家长知道好的教育观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讲到创办读书会的经历时,她说道:“我要让所有的人在这个组织里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孩子只要对社会有贡献,有归属感和价值感,他就是一个有社会情怀的人,就是一个有意义的人。”

雷文涛是2016年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他在现场和观众分享了创办“有书共读”的12条经验。雷文涛创办“有书共读”是基于全社会阅读量很低的问题,正是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坚持了下来。他认为情怀才是核心竞争力,“有书共读”的核心理念就是让人们认同“有书”是一种生活状态。雷文涛讲道:“读书这件事并不神奇,但如果我们能天天读书,每天读书半小时,能持续一年、两年,我们的生活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理念和方式推行到我们所有的用户当中,让大家都能够认同和理解。基于这一点,很多书友也理解了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喜马拉雅主讲人、《人生效率手册》作者张萌做了题为《知识IP市场的格局思维》的演讲。张萌作为一个知识IP,今年的公众演讲的数量预计超过400次。她认为,要谋求长期发展,需要一定的持续输出内容的能力。知识付费解决了用户的焦虑感,但是好的课程才是真正能消除焦虑感的方法,因此,只要经过沉淀,好的产品项目、好的内容、好的主播、好的IP就会被用户所接受,而且被持续性地追逐以及喜爱。

中信美术馆执行馆长曾孜荣现场和大家分享了中国绘画中的饮食,“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者认为中国画是四维的,像纪录片一样,带有时间的流转,而西方绘画通常是一个固定的视角,像照片是三维的,三维跟四维的不同就是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不同。”现场,曾孜荣还通过展示12幅名画来讲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阅读引领成长与变革

2017年,《北京市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少年儿童阅读,加强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加强对少儿阅读规律的研究和运用。校长论坛以“阅读引导和书香校园建设”为主线,着重讨论了如何引导青少年阅读经典,如何通过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何运用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使青少年把阅读真正当作一种信仰,把阅读素养当作一种人生素养,希望通过嘉宾的演讲与对谈,为未来在校园中开展全民阅读工作指明方向。

对话现场,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臧勇教授发表了《如何引导青年人阅读经典》的主题演讲,他分析了青年人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认为阅读经典是青年人立德、修身、为学的基础,指出大学生阅读经典可从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经典、专业学科领域学术经典入手,聚焦侧重阅读革命文化、世界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经典书籍。

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张斌平以“书香校园养家国情怀”为题,分享了北京五中在建设书香校园方面的做法。建设书香校园,对学生来讲最简单的就是“好读书、读好书、好好读书”。他特别重视学校利用语文课进行阅读教育,指出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祭奠,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书香校园的任务,就是要引领学生说中国话,写中国字,读中国书,写挥洒自如的中国文,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杨文芝的演讲以《阅读是一种信仰》为主题展开,她介绍了学校围绕书香校园建设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的做法,通过打造校园阅读空间,让阅读在校园中无处不在;通过研发校本阅读教材、每周保障一节阅读课、开展学段读书比赛、师生读书会等方式,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带来了一场主题为《阅读素养就是人生素养》的演讲。李明新从教育的本真讲起,指出我们绝不能够把阅读定位于考试的手段,把阅读当作语文学科能力,更应关注阅读的内在生命价值,即实现精神的成长。阅读素养不光是学习素养和工作素养,更是人生素养。针对如何把阅读素养就是人生素养的理念落下去的问题,他认为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文化熏陶,兴趣引路,坚守习惯;第二是阅读交流,贯穿思维,引领成长;第三是去除功利,精选篇目,大量阅读。他指出,阅读素养让我们长知识、长见识、长能力、长思想、长精神。

北京幼儿园阅读联盟代表则以《幼儿园阅读与教育戏剧的融合》为题,分享了在幼儿园开展阅读活动的一些经验。幼儿园是系好阅读的第一颗扣子的开端时期,幼儿阅读是浸润心灵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浸润是全方位、立体式的,通过校园阅读氛围的营造、大型阅读活动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启发、日常生活中阅读习惯的培养、家庭阅读指导,全方位地促进孩子在阅读方面的成长,通过立体式阅读的方式促进园本课程的实施。

芬兰拉赫帝市文化与体育委员会主席Marju Markkanen 博士的演讲以《芬兰单位图书馆是如何为学校家庭服务的》为主题,分享了芬兰在阅读推广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芬兰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国家,芬兰最好的建筑、最好的设计都是学校和图书馆,芬兰人均年阅读量达400多本书。芬兰通过建设随处可见的各种主题阅读设施,还有在学校及家庭门口定期提供流动图书车,保障学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能随时借阅图书。

阅读空间 城市之光

“阅读无处不在”,身在北京的人都会有感觉:只要你爱阅读,身边随时都有可利用的资源和有力的服务。对话五“书香之城:阅读空间,城市之光”,重点探讨阅读空间应该如何利用才具有更良性、开放、可持续的可能。

北京发行集团董事长李湛军做了题为《新时代,全民阅读给实体书店带来的机遇》的演讲。李湛军分析了在新时代实体书店创新变革的几个类型:第一种是诚品模式,书店里20%是图书,80%是日用百货品,这就是台湾的诚品模式,诚品书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善于把非图书的业态有机融合到图书的经营和销售体系中;第二种是果戈里模式,这个模式更侧重于场景的设计,同时还侧重于把活动的场景更好地围绕图书进行服务;第三种是一些“专”“精”“特”的小书店,如字里行间、言又几等书店,它们的装修更加族群化,吸引了高端、尖端或者一些粉丝型的人群,这类书店给城市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

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兼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在现场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正在兴起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观察和判断。在他看来,这些城市里新兴的公共阅读空间也是图书馆。关于阅读,王志庚认为,阅读必须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和能力,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先学会阅读,然后再通过阅读去学习”。集体阅读实际上是一种社交行为,是孩子社会化非常重要的经历,如果社区里有一块阅读的土壤,就能够满足孩子集体阅读的需求,所以城市书房和公共阅读空间是一个必要的存在。

中国新闻书店总经理张程现场为大家介绍了中国新闻书店的现状。中国新闻书店成立于1984年,是新华社主办的全国唯一一家国资头专业书店。张程分享了实体书店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应对之道,认为应对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参与全民阅读,升级书店为阅读交流和文化互动的据点,在实体书店形成交流的场所和纽带。

模范书局创始人姜寻做了题为《新型阅读空间的融合与发展》的演讲。姜寻认为,独立书店不应该是一个标准化的书店,而应该是一个小众的阅读场所。谈到创办模范书局的初衷,他说:“我希望书店也能作为城市的一只眼睛,给城市带来温暖和光明。”因此,姜寻非常敬佩坚持做独立书店的人,他们在给整个社会、整个城市带来一个诗意的栖息之地。对于什么是“新型阅读空间”,姜寻总结为六点:一是优雅的人文阅读环境与好书;二是与书籍相关的优秀文创产品;三是持续的名家现场签售、论坛及新书发布会;四是书店独立编辑出版发行的出版物;五是与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不类型化、不标准化的书店;六是书局品牌的继续输出。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子舟带来题为《城市民间图书馆的发展》的演讲,为现场听众介绍了民间图书馆的情况。民间图书馆包括学人自办的私人图书馆,连锁扩张的加盟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会员馆、绘本馆,组织机构复社图书馆,流动图书馆,特定群体专业图书馆,互联网图书馆,网上图书馆等。城市民间图书馆的出现给城市提供了新的公共空间,提供了包容性和活力,这对公民性格、品格的养成有着促进作用。“有时候,民间图书馆就躲在深巷里头,但是它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它们塑造了城市的想象力,使城市及城里的人们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此外,涵芬楼书店副总经理王永康为大家介绍了涵芬楼书店的“百年坚持”。在阅读盛典期间,涵芬楼书店获得了“最北京”实体书店称号。中国书店副总经理张晓东发表了《传承北京古旧书业文脉》主题演讲,介绍了中国书店的历史和现状。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作者:崔巍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