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古典音乐2017年迎来盛开时节

2017-12-19 08:20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国际音乐节20岁 国家大剧院10岁

2017年在北京的古典音乐界堪称是真真正正的“大年”——金秋十月是北京国际音乐节的20岁,而临近岁末的12月22日则是国家大剧院的10岁生日。回首20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之路,北京乃至全中国的古典音乐和歌剧更像是当年孩子们盼望着过年能吃上一顿红烧肉和饺子;而10年的国家大剧院之路,则是让人们有天天吃各种肉、天天吃各种馅饺子的感觉,“菜谱太丰富了,甚至有些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有一个实事是非常有说服力的,早在国家大剧院诞生之初,北京的古典音乐界有一个“官方”统计数字——全北京两千多万人口,真正的古典音乐听众只有5000至7000人,轮到每一场音乐会,除去像2003年伦敦交响乐团和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的大明星、超级乐团会爆满,平时其他的音乐会买票的人数也就是500至700人而已。但自国家大剧院诞生后,这种局面逐年在改变,大剧院效应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发散,不但古典音乐的观众呈几何级数地增长,歌剧这个长期被认为是阳春白雪的舞台艺术门类的观众群扩大的倍数更加惊人。这其中,引进全世界高水平的艺术项目只是第一步地赢得观众,真正在人们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更需要专业的节目策划、属于自己的制作推出以及逐年不断积累的看家戏的滚动上演。

2017年是“贝多芬年”,全世界的音乐机构都在策划以贝多芬为主题的音乐会项目,北京的“两大艺术机构”北京国际音乐节和国家大剧院都有隆重的策划推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开幕式就上演了《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随后还有连续四天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被认为是30年来北京舞台上的唯一一次;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合唱团也推出了全华班阵容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2017年是中国交响乐泰斗级指挥大师李德伦百年诞辰,九位中国指挥家联袂执棒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纪念音乐会,堪称是年内中国交响乐界的一大盛事。《梁祝》首度成为外国名团中国巡演的“主打歌”,一向只愿意把中国小品放在返场曲中的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在今年首度把《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作为中国巡演的主打曲目,乐团提前两年精心策划,邀请加籍华人小提琴家侯以嘉合作,将作品纳入去年乐团70周年庆典系列音乐会,全球直播和录音出版,大获好评之后才作为中国巡演的“主打歌”推出,诚意十足,“中国文化走出去”,这种方式其实更像是西方的交响乐在中国,“文化自信”也应该以此来体现。

2017年的歌剧舞台异常热闹,歌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令人目不暇接,这其中,由美籍华人作曲家盛宗亮创作的英文歌剧《红楼梦》在旧金山歌剧院首演大获好评后的第二年就“回娘家”,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了中国首演,“毁誉参半”。这其中,盛宗亮独具慧眼的“红学”历史观的“刀斧”以及专为西方人讲中国故事的逻辑与谙熟“红楼”文学的中国观众之间的“鸿沟”使得“回娘家”真的是有些“水土不服”,但这真的是一部写得非常精彩的歌剧;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两部先锋浸没式小剧场歌剧《小狐狸》和《人声》让人大开眼界,随着现代科技的融入,歌剧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了,给观众的感受也超出了传统的歌剧院观演感受;即便是传统的舞台呈现也可以是不同的,天桥艺术中心带来的柏林喜歌剧院版的莫扎特歌剧《魔笛》同样给人新鲜的感受,他们把歌唱演员仅仅当作声乐的发声源和表情源,演员紧贴多媒体幕墙配合银幕上的身体动作,展现出动画片式的舞台视觉,令人对歌剧的可能性又有了更加多样的认识。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李澄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