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2018年 音乐剧市场热度会继续

2017-12-12 08:20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2018年 热度会继续

2017年初,当大家看到北京演出市场“忽然”将要涌进大量音乐剧时,惊呼北京音乐剧市场将迎来一个“新纪元”了吗!以往等多少年都等不来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原版平均两个月来一部,而引进中文版权的本土制作也开始“风生水起,在一些活跃的小型剧场,中国原创音乐剧也大有遍地开花之势,如今已是新年将至,2018年的音乐剧市场,热度还会继续,但最终的好坏是要靠市场来判断。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四位业界重要的人士,李盾,堪称中国原创音乐剧制作第一人,他与三宝合作出品的《蝶》至今被认为是中国原创音乐剧的高峰;钱世锦,在担任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期间主持中国首次引进了原版的《悲惨世界》《猫》《剧院魅影》等经典剧目;陈蔚,著名歌剧和音乐剧导演,她在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多年来各地音乐剧对她邀约不断,对中国音乐剧有着独到见解;田元,参与过多项百老汇音乐剧原版引进和中文版制作,一直在中国音乐剧的前沿阵地。

北京晨报:你应该是中国音乐剧的先驱了,能讲下你的经历吗?

李盾:我是20年前就开始做《蝶》了,但我和三宝合作的第一部音乐剧是深圳演出的《白蛇传》,演出1200场,1997年一直演到2003年,今天看还没有人超越呢!1988年,我看了《猫》和《悲惨世界》,当时就在想,我能做这件事,我要做这件事,我必须做这件事,我觉得我们中国有太多故事了,五十六个民族,这些色彩,这些传奇的故事太丰富了,我要把中国的故事讲到西方去。所以,从1988年到1997年,我不停地在国外学习。

北京晨报:你做的《蝶》是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部。

李盾:《蝶》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提前一年半把演员招进来培训,可以讲松雷文化是那个阶段中国音乐剧的“黄埔军校”,培养出了很多制作人、演员、导演,集中了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瑞士的艺术家来一起参与制作。

北京晨报:韩国和日本的音乐剧发展被你借鉴的有多少?

李盾:韩国和日本的音乐剧很发达,但是自己的文化被抹平了。去年我见到日本四季剧团的浅利庆太,84岁了,他说:盾,你是对的!你看看我,这墙上全是《狮子王》、《猫》……只有一个原创的《李香兰》。这带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中国也正在发生着这样的事情,特别是上海,所有剧场演的全是国外的戏,更令人难过的是上海文化广场做了一个“华语演出季”,在中国做一个“华语演出季”滑天下之大稽,而且放在春节后最淡的季节。

北京晨报:当下,中国音乐剧市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形势下?

李盾:音乐剧有一个特殊的拐点——当人均收入超过一万美元时,音乐剧就会蓬勃发展。现场娱乐的形式占市场份额的85%,主要是音乐剧、演唱会,另外15%是歌剧、交响乐和芭蕾。在这个拐点之前,音乐剧市场份额非常小,一旦超过这个拐点,市场份额一下子会倒过来。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高速发展,但面临的就是自己文化被边缘化。音乐剧在欧洲舞台上一百多年历史了,我们才二十年,怎么追也是需要时间的。我不反对引进,更不反对中文版,但要对自己原创有支持、有政策,你才能生存。

北京晨报:你如何看待投资客进入音乐剧市场?

李盾:资本关注音乐剧市场,看到了音乐剧的未来,他们的嗅觉灵敏。对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好的方面是在家门口可以看到原版经典名剧了,但如果不加节制,中国原创就根本没有位置。今年,音乐剧市场没有人挣到钱,而且是赔死的,几千万元的赔,明年的市场会更不好。

北京晨报:上海早已经形成了很好的音乐剧市场,回过头来看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钱世锦:1994年“音乐剧沙皇”——英国的音乐剧公司麦金托什来到中国,打算将《悲惨世界》《猫》引进香港,顺道来上海考察,但转了一圈剧院,没有上演条件。1996年,我调到了上海大剧院,去联系麦金托什谈《悲惨世界》的引进,直到2001年9月11日上午,我们在伦敦谈妥了,2002年在上海大剧院上演,非常轰动。接下来是《猫》,在2003年底做成,之后做了100场《剧院魅影》,101场《狮子王》。

北京晨报:驻场演出对于音乐剧有什么样的意义?

钱世锦:上海大剧院引进《魅影》《狮子王》演了三个多月,其他活动不能在那里做了,我们提出建一个专门演音乐剧的剧院,于是建成了上海文化广场。百老汇一百部戏里真正能赚钱的就十部不到,所以靠音乐剧投资赚钱还是挺难的。我赞成引进一些作为普及,但是音乐剧不单单是商业的。就目前来讲活跃市场是好的,但你可以发现,引进的音乐剧在一个地方很难超过两周。音乐剧很大的特点是必须驻场,这样才能保证它的质量,要想“吃”得好还得要驻场。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专门的音乐剧剧院,就是为了能常驻演,但现在基本上都是到处跑,这个在艺术质量上是大打折扣的,我在这方面非常不满意。

北京晨报:你觉得今年北京市场是繁荣也好、泡沫也罢,明年会是什么景象?

钱世锦:现在做原创也很起劲,我不反对。现在大家都觉得做音乐剧就是靠钱,一个老板拿了钱就去做音乐剧,想得都很好,但回收不回收就不好说了,真的收不回来,我估计有人就会打退堂鼓的。这些人投资音乐剧,其实都是为了赚钱吗。

北京晨报:外国音乐剧的中文版现在越来越多了。

钱世锦:中文版一个大难题是翻译一定要好,要想用中文把词义准确表达出来,又要与音乐吻合,这是一个很漫长细致的工作。我们为什么要做中文版?就是希望不要看字幕,完全看台表演。记得有一部百老汇中文版首演听不懂,两场下来打字幕,我说如果中文版还要打字幕,那还不如就做原版引进。现在做中文版的公司没有这个耐心,都是希望今天翻好明天就上台。

北京晨报:对于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状况,你如何看待?

钱世锦:现在有很多希望搞原创来挣钱,我泼冷水。世界上的音乐剧中心都是金融发达地区,音乐剧是一个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一个商业发达城市的副产品。我们当初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什么是音乐剧,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但真正理解音乐剧的还是太少了。慢慢来吧!

北京晨报:今年北京的音乐剧市场出现了少有的热闹景象,你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陈蔚:实际上,一直以来中国的音乐剧中心是在上海。出现了大量引进或者复制中文版,现在这个潮流开始往北京走。首先这是个好事,让北京观众比较多地看到了好的音乐剧,但实际上巡演版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北京不同于上海的是它的原创力,其实中国大部分原创力是在北京,即使是外地的原创戏,主创团队也都来自北京。我觉得北京尤其应该保持这种原创力。

北京晨报:这两三年投资客大进入音乐剧市场,大家也明显地感受到了市场的活跃度。

陈蔚:金融投资的进入是需要引导的,音乐剧是一个开放的口,会有资本的热钱往里面进,但现在是一个混沌的状态。首先,投国外的戏没有什么意义,你投它一下,来了就走。我们无论是从资本的再生还是资金的社会效应来说,都有点儿可惜。相反我特别希望舆论引导资金,大力支持原创。我一直期待有一个好的市场局面和真正的市场运作,产生像驻场模式的原创作品。从资金、创作、营销、剧场几个环节都是配套的。

北京晨报:中国原创音乐剧当下是什么状态?

陈蔚:是良莠不齐的。有时候能看到特别棒的原创,资金、创作、演员各方面都对了。但还没有形成规律,缺乏好的引导和规范。给观众带来的是,喜欢的观众有时候看到特别好的,成为了音乐剧忠实观众,但忽然看到一个特别烂的,就会觉得以后看戏还是要好好选择,观众群也在波动中。国外的为什么大家都会追捧呢,就是因为音乐剧起码的规格都在。

北京晨报:中国原创的团队当下的状态和水准是什么样的?

陈蔚:需要集合优势力量。我们经历了歌剧最艰难的时期,挺过来了。音乐剧现在也是这样,一定要吸引最好的资金,选择最优质的制作团队、营销团队。我觉得演员是不缺的,我个人对演员从来没有着急过,可能因为我们是当老师的,掌握着很多教育资源,反而是一头一尾,就是创作和营销,我觉得一直都没有搞好。

北京晨报: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百老汇经典中文版的出现,你如何看待?

陈蔚:我首先认为一定要搞中文版,当年正是有一批中文版歌剧,它才在中国生根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好好向日本学习,日本是把所有的西洋歌剧都翻译成日文演出,除非是邀请欧美歌剧院的巡演,音乐剧也是这样。就像当年郑小瑛老师他们做歌剧那样,是创造性的翻译,非常落地,在语言上让观众接受了。而我们现在的中文版还是太粗糙了,翻译上就没有真正的中国文化,唱着不舒服,观众听着也难受,要让观众从文化的归属感上得到认可,繁荣很好,但快餐也很可怕。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