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呼吸》:在这不容喘息的世界深呼吸

2017-12-11 08:05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呼吸》:在这不容喘息的世界深呼吸

◎王若婷

2017年12月2日下午3点,《天天副刊》的“艺术愿线”活动五十人观剧团在北京中间剧院欣赏了新写作话剧《呼吸》。该剧原名为《Lungs》,由英国剧作家邓肯·麦克米伦于2011年创作完毕,时隔六年被引入中国,并由来自瑞士的艾里亚斯·派里希担任中文版导演,于今年5月一举夺得2017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年度小剧场奖项”。

在一个半小时的观剧过程中,每位观众的体验千差万别:有屏住呼吸、凝神观看的,生怕错过演员的每一个表情与动作,努力要跟上剧情的发展;有伸着脖子、仔细侧耳倾听的,试图把演员快节奏说的台词一字不落地抓住,尽管有时这可能是徒劳;也有默默点头微笑,看到尽兴处还会用手轻轻敲一下座椅扶手的,仿佛演员正说出他的心里话……

《呼吸》,让我们在不容喘息的世界里,能够深深呼一口气,获得一次重新审视生活的机会,即便这只有片刻工夫。

当座位席灯光再度亮起,这部为外媒称为“本年度最优美又最令人黯然神伤的剧目”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只是在这掌声中,观众中有的人双眼噙着泪似流非流;有的人张着嘴似笑非笑;有的人愣着神仿佛还在回味。掌声之后,话剧制作总监满顶,演员孔雁、李嘉龙随意地坐在舞台边上,和大家聊起了这部让人观感复杂的剧。

关于作品,制作总监满顶最先发言,他坦诚指出,这部戏所探讨的其实是关于中产阶级焦虑的问题。

“是否要孩子”是剧中男女主人公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它就像蝴蝶效应般引发了一连串直接关乎未来的焦虑,近在眼前的是奶粉钱、学区房、学费,远些就是这个孩子会成为怎样的人、会受到社会怎样的对待,再远就是一个孩子一旦降生会给地球环境带来多大威胁。最后,所有的焦虑都汇成了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这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

在满顶看来,以上的困惑与不确定,恰恰反映了当下人对于生活的焦虑甚至不知所措,就像编剧本人所说的:这是一代人继承的“焦虑债”。

那么,一个来自瑞士的导演,来中国创作这样一部作品,会有怎样的初衷?满顶也曾问过这个问题。导演告诉他,他认为《呼吸》这部作品所表现的其实是非常典型的“新中产阶级”价值观,但如果放在欧洲进行演出,效果会不尽如人意。因为演员一旦开口说话,欧洲观众就会进行预判;相反在中国,这些话题反而会刺激到观众的兴奋点。

就导演艾里亚斯所观察到的中国社会而言,他觉得中国的中产阶级就是“新中产阶级”的状态,即充满对于未来会失去一切的担忧和困惑感。

介绍了本剧的主要概况后,满顶把话筒递给坐在一旁的演员孔雁,请她谈谈自己的感受。接过话筒,孔雁想了想说,“这种类型的戏,可能有人之前看过,也有可能是第一次看,所以我最想听听大家的反馈。”

互动环节

一个跷跷板,两根白炽灯

问:我对这部戏的舞美比较感兴趣。台中央的跷跷板一直在旋转,或快或慢,包括一些情节的处理上,我感觉好像象征着两个人关系的远与近,是这样吗?有一个场景,是男主角一直在女主角身后跑,这个场景该如何解读?而且舞台上空一直有两根长长的白炽灯灯管,有没有什么寓意呢?比如,白炽灯交叉的时候,就感觉像是两个人在交锋。

满顶:原作中其实对于舞美是有明确表达的:没有灯光变化、没有转场、没有背景音乐。我第一次看这个剧是在国外的一个环形剧场,舞台非常小,只有两个演员在中间,观众坐四周。灯一起,两个演员就开始说台词,灯一灭,表演就结束了。全过程没有任何其他的变化。导演之所以如此安排就是希望将演员抛入一个焦虑的氛围,一旦上了舞台,没有人能够帮助演员,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他们两个人自己去实现,全程都处在这种紧张的状态。

2013年,这部戏被改编,并在德国的萧伯纳剧院上演,当时的版本是两名演员各骑一辆能发电的动感单车,人工为舞台提供电量,所以舞台灯光变化是根据两人骑车的节奏来进行调整的。这不仅与剧目本身所影射的碳排放相吻合,而且会造成一个效果,即演员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反而台词会说得很慢,因为激动时会一阵猛骑,累得人气喘吁吁。

到本次表演的时候,导演特别强调除了要在戏剧内容上对焦虑进行探讨,还需要在身体上给演员以焦虑。因为只有当演员全身处在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状态时,内心才会有一种紧张感,这对于表演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导演认为,这部戏主要是两名演员在不停说话,要是演员内心松了,观众看起来就没有意思了。所以舞美人员最早的设定,是在舞台上建一面攀岩墙,将两名演员全程挂在墙上。但这样对演员体力要求过高,于是作罢。之后,舞美又提出了跷跷板的建议。在与导演进行沟通时,导演提了一个要求:跷跷板不要太稳定,这样演员站在上面内心自然会紧张,当然还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但是经过几次演出,我发现跷跷板每次一转动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于是打电话与导演进行再确认,导演听到后立即说道,“哎呀,这个就是我要的。我就是想要这样的效果,让观众一看起来就好像要散架,但它实际上又处于不会散架的状态,这样就很好,别出事故就行”。

李嘉龙:您提的那个场景应该是,跷跷板快速旋转,男演员需要一边和女演员说话,一边不停跨过频繁快要撞到自己的跷跷板。相信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超现实的场景,真实生活中谁会傻到不会去躲它呢。就是希望通过跷跷板引发人物肢体上的不安,放大展现这个男人在追求女人时比较焦虑、疲惫的内心状态。

满顶:您还说到灯管。其实一开始它们的作用就是配合跷跷板的旋转,起到稳定视觉的效果。当时我们都觉得没有必要在这里强加解读,但是导演在排练过程中,调整了灯管之间的关系。所以灯管的平行、交叉等一系列位置与剧情之间的关系,是导演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他没有非常具体地说为什么一定是这个样子。

不止存在于中产阶级的焦虑

问:孔雁老师好,您对于剧本的挑选会有什么样的要求?这个本子吸引您的特质是什么?是内容感染到了您、难度让您觉得有挑战性、还是表演方式新颖对您有一个共鸣?

孔雁:出演这部剧也是机缘巧合,这里的总监问我最近忙不忙,对这部戏感不感兴趣。看完电子版之后,我觉得剧中的女生跟我好像呀,我除了没她有文化,所有其他的,都很贴近。当角色和演员本人有一点点像的话,你就会觉得没有那么难地往上够它。因为表演的话,如果只是去演,就是假的,要炫技术的,但这部戏更考验演员对生活中比较敏锐的东西有没有捕捉。

我今年虚岁32,如果这个东西是我身上有了的话,我就可以把生活里积淀的自然带到表演中。我觉得好的表演、好的作品,它应该让人能看到,噢,生活中好像就是这样的。不用去点评演员的表情真好、动作真到位。

而且,这样类型的本子我之前没有演过。它需要一气呵成,有点像电影《友谊之路》,立马情绪就要转变,还必须特别精准,这就要看演员的控制力。另外台上就只有两个人,其实这是比较危险的一种尝试,但也比较新奇、好玩,加上是一个外国导演来给我们导,我就特别想尝试。当然,最先还是看这个东西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问:首先很谢谢三位。我坐在很前面,能够感受到演员的张力。但是这也带给了我一个疑问,我觉得这个女主好作呀。所以我想知道,这种感受,是因为我与瑞士他们这种中产阶级的观念有隔阂,还是本身这个戏剧的主题就是这样的?

孔雁:从人物分析来说,我觉得这个女主角是一个正直、成熟、结婚但未生育、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一个女性。她确实会碎碎念,但本身女性就很容易想得多,而且就像她自己说的,她不是一个傻白甜,而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她对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有一个理由。她能让大家看到一个典型的女性思维是什么样子的。而且,如果她不作的话,也体现不出她丈夫的温柔。但是它的主题肯定不是作,而是说爱情不仅仅有浪漫模样,还会被生活染上焦虑的色调。

问:这是我所看过两个人演的戏中最好的一出。虽然我既不是高级知识分子,也不是中产,而是来自社会底层,但是我特别理解剧中女主的思考与感受。我今年54周岁,没有要孩子,今天是我先生陪我来看戏。虽然剧中的夫妻最终是因为有了孩子,走向幸福的结局,让我很感动,但我相信即使没有孩子,我也能幸福地度过。

孔雁:《呼吸》其实没有谈论阶层,或者职业,而是说所有阶层、职业的人都是人,都有人性。这个问题也确实是。在排练过程中,戏中不是说这个女主角在读博士吗,我问导演她是在读什么样的博士?然后外国人他的眼睛长得像猫头鹰一样的,转来转去,回答说,“This is a good question。”我告诉他,因为在国内,博士会有一些脸谱化的表演,从外在的行为告诉观众,这个角色的博士身份。但是导演说,没有,不用去在乎她是研究什么的。

当天晚上,跷跷板出了一些问题,制作人就请了一个力学的博士,因为要研究这个东西怎么办嘛。制作人就指给我看说,小雁你看,人家是学力学的博士。我一看,呀,穿一身潮牌。这反而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提醒,就是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人。就像我现在这样,穿着这一身在戏里演出的衣服去坐地铁,别人也不会觉得我就是一个演员。我是说,表演是要表演人的情感,是一些更高级的东西。它就是生活。

问:剧中的两位最终还是走向了幸福的归宿,这是一种圆满的结局吗?毕竟之前两人彼此互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安排结局?

满顶:这可能需要去问问作者本人。还是想让大家带着希望离开剧场吧,要是看完一场戏,走出剧场觉得很绝望,就很尴尬了,是吧?

曾被误解为“谷歌翻译”的剧本

问:您好,我是今年刚从北外高翻毕业的一名研究生,外语背景是英语、德语。看剧全程,台词听得非常舒服,完全没有翻译腔,想具体请教一下剧本的翻译过程。谢谢。

满顶: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对于翻译的尝试,其实是经历了四次大的改动,才有了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面貌。在保留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尽可能做到本土化,比如原文中作为血汗工厂象征的孟加拉被改写成了富士康工厂,一些往返地点都依据实际情况被改写成中国的主要城市,不必要的人名也尽可能都去掉,以减轻观众负担。

我们当时做这个剧本翻译时,是有一本使用说明书的,解释说明其中标点符号的意义与作用。比较难的有两个标点的处理。一个是句号,有些句子结束之后是有句号,但有些句子结束后没有句号。没有句号就表明这句话角色只说了一半,为什么只有一半?有可能是被下一个人打断了,也有可能是他不想说了。我们在做日常交流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一个情况。

一开始我们给试镜演员发剧本时,很多人会质疑:这是什么剧本?谷歌翻译的吧?怎么都半句?什么都没有?各种不顺。另一个是斜杠“/”,有时女演员的台词中,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会有一个斜杠,这是指男演员的下一句台词要在这个时候插入,这样就会出现很多语言的交叉,需要我们进行比较严谨地规范。

另外,戏剧文本翻译和戏剧表演翻译是两个不同概念,表演翻译就是翻译之后要适合演员把它说出来。我们看书时,即使有一段没有看懂,也可以接着往下读,因为我们随时可以翻回去重读一遍。但在观看表演时,如果在演员说出台词的那一刹那,观众没有懂,他就没有机会了。

这次主要有四个人对本次翻译负责,即主翻、助理翻译、制作人、戏剧构作。每翻译一版,会有两个人读剧本,另两个人听剧本,之后再做调整。所以戏剧翻译实际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好的戏剧翻译,必须是既懂戏、语言又好。这次的主翻是社会学与戏剧文学的双本科,可以进行英语、法语翻译;戏剧构作是德语专业的,常驻德国。

还有一个问题是也要及时与导演沟通与协商,每做完一版翻译,我们就会把这一版回译成德文,给导演做一个呈现,并进行确认。有时候这很尴尬,你如何用外语告诉他这一版译文和原文有多大区别,这是非常考验语言能力的。包括怎么和导演建立一种翻译上的信任,都是一些工作方法上的问题。

剧照摄影/陈雷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