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讯(首席记者 李澄)以流行音乐专业上大学,但一天流行音乐也没有学,却在老师的引导下走上了西洋美声唱法的“不归路”,却仍然以流行音乐专业获得毕业文凭,之后,以通俗唱法两次参加青歌赛,又先后以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参赛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最终以总分最高分摘得今年刚刚在广州结束的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美声)组金奖第一名,今年32岁、来自天津歌舞剧院的男高音王泽南自称是“最有比赛心得的歌手”,当然,他更加感激的还是他的恩师戴玉强,决赛依然选择“冰凉的小手”,还是老师给吃了定心丸。
在复赛阶段,王泽南以《两地曲》和歌剧咏叹调《我心爱的宝贝》闯进半决赛,以舒伯特《夜与梦》、多尼采蒂“不久我将被人埋葬”和中国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等晋级决赛。决赛阶段,王泽南演唱了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选段“冰凉的小手”以及歌剧《赵氏孤儿》选段“雨越下越猛”,王泽南以扎实的声乐技巧、漂亮的声线、令人信服的诠释,力压同场的四位歌手,以总分最高分摘得金奖第一名。
这是王泽南第四次参加金钟奖比赛,曾获过两届银奖的他,歌唱之路“一波三折”。王泽南从小喜欢唱歌,在老家时是著名的“麦霸”和“曲库”,无论什么时代什么风格的歌曲,都能把原唱唱得惟妙惟肖。与恩师戴玉强的缘分,王泽南直言是学生时代在中国音乐学院门口买的第一张CD,“那时候,他在我心目中就是个神啊!”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多年后,民族歌剧《青春之歌》首演,歌唱家金曼到天津歌舞剧院挑演员,“试唱后金曼老师觉得我能演卢嘉川。”就这样,王泽南成了戴玉强的B角。王泽南还清楚地记得,自己首演时,戴老师在侧幕帮他整理服装,为他调整领带、围巾,每一个细节都帮他做好,让他特别感动。2011年的元宵节,王泽南壮着胆子给戴玉强打电话,除了表达节日问候外,还试探着问戴玉强愿不愿意收自己为学生。结果戴玉强欣然答应了。
这些年,王泽南已经成为了中国歌剧舞台上的台柱子,他的中外歌剧戏码有《原野》、《青春之歌》、《江姐》、《茶花女》等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