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他们都曾与这本刊物结下情缘

2017-12-05 08:24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他们都曾与这本刊物结下情缘

从定价三毛到月销百万的《儿童文学》

1963年 收录冰心的《在火车上》,封面是黄永玉的木刻。

“1963年10月,第一本《儿童文学》刊物正式出版发行,著名作家金近先生为《儿童文学》杂志的主要创刊人。在《儿童文学》创刊号里发表了小说、童话、散文、传记、诗歌、相声、科学故事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冰心的《在火车上》、金近的《狐狸打猎人的故事》、柯岩的《打电话》,还有现在创作常青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在牛背上唱的歌》。除了刊登了著名作家的作品之外,封面和插图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笔。封面当时是黄永玉的木刻,杨永青、华君武等画家给文章画插图。”说到《儿童文学》的创刊号,冯臻如数家珍,“第一期出版,正赶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四周年,在庆祝这个盛大节日的时候,我们把这期刊物作为一份小小的礼物,献给全国的小朋友和爱好儿童文学的大朋友。要栽种各种果树,就要开辟一块合适的园地,让花儿开得更鲜艳,果子结得更丰满。我们出版这个刊物,就是要请全国的新老作家在这个园地里都来栽培各种各样的果树,使儿童文学创作的花朵越开越鲜,果子越结越多。我们想,全国的作家和儿童文学爱好者一定会出力来耕耘这块园地的。”冯臻如是说。创刊号之后,《儿童文学》又有了外国儿童文学,“杂志希望用丰富的文学体裁来涵盖当时的创作领域,另外在封面、封二、封三、封底,以及扉页都有美术作品,希望图文结合,给孩子以艺术美的熏陶。冯臻介绍说,最早创刊的时候,是一个一个找作家约稿。出版几期之后,自由来稿越来越多。尤其是1978年《儿童文学》复刊之后,除了专门约稿之外,作者自主投稿的稿件非常多。另外,编辑还会开笔会、组织作家培训班、发布征文比赛等,通过多种途径把全国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组到刊物上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作者队伍里的一些年轻人后来成长为作家

●沈石溪《水哟,纯洁的水》

“作为一个编辑,往往在发现一篇好稿子时,就等于激活了一个作者,如曹文轩、董宏猷、沈石溪、王左泓、夏有志等。”冯臻回忆道,“八十年代初,我和美编吴银妮到云南组稿,从北京乘火车三天三夜才到昆明,我们又到大理和思茅,乘汽车颠簸在崇山峻岭之中。青年作者沈石溪当时在西双版纳是位边防战士,他又惊又喜地欢迎从万里之外来的两个编辑。我和他谈稿子的修改意见,鼓励他创作出更多作品以便出短篇集。看到他在地方刊物上刊登的一篇散文《水哟,纯洁的水》,是写傣族泼水节上的两个少女,视角独特,文笔优美,我回到北京立即把它推荐给《人民文学》杂志,不久,这篇散文发表了,又被电视台改编成电视剧。如今,他写的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作品都很有成就,是部队的专业作家,是云南作协主席,但他仍然没有忘记我这个老编辑,他曾寄给我一本台湾出版的《儿童文学季刊——沈石溪专辑》。”沈石溪此前曾谈到过他的创作经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猛罕的一个小旅馆里,就着如豆的灯光,年近半百的编辑刘滢,帮我逐句逐段地推敲修改稿子,直到东方村舍传来公鸡司晨的啼鸣。我常常觉得,在很大程度上作家是由编辑塑造的,编辑的审美眼光不仅会影响作家的选材与风格,编辑的火热心肠还会激活作家的灵性,起码对我来访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曹文轩《弓》

“文学佳作”一直是《儿童文学》的挂帅专栏,被称为是最具挑战性的栏目。冯臻将其比喻成作家创作潜力和实力的最重的一块试金石,“尤其是对青年作家来讲,凡是在‘文学佳作’栏目发表过作品的作家,都成长为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骨干作家,而对于成熟作家来说作品发表在‘文学佳作’也是他们保持旺盛创作状态的一个证明。‘文学佳作’最大的挑战是文学性与可读性的最佳结合。”

曹文轩、张之路、董宏猷等一批当代儿童文学的著名作家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初期都与《儿童文学》结下情缘,比如曹文轩就曾深情地回忆道:“在为《儿童文学》写稿之前,我就已写稿,但使我创作生涯发生实质性转变的一篇作品却是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从这篇作品开始,我才真正进入文学创作的状态,也正是这篇作品,使我为人所知。记得当时谷斯涌先生通知我要发表《弓》时,我着实兴奋了一番。当年没有名气,发表东西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若能在《儿童文学》上发表一篇小说,那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这《弓》发表出来以后,很快就又被周晓先生的《儿童文学选刊》选用,这在当时又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从此,我就开始交上了好运,这好运一直绵绵不断地延续至今。对《儿童文学》我当永远心存感激。”

2009年12月 《儿童文学》月发行量过百万。

“小说、童话、散文、诗歌、人物传记(现在叫报告文学),这些栏目一直保存到现在,由于时代的变化,栏目名字改得更为贴近现在的孩子趣味,但是主要的几种文体,一直保持和发展下来。”冯臻介绍称,《儿童文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一直就是刊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而阅读对象不仅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也包括成人儿童文学爱好者。“通过文学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少年儿童进行真、善、美的教育,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发现、培养新作者,通过讲习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培养儿童文学作家,不断壮大儿童文学创作队伍。可以说,《儿童文学》要始终坚持精品意识,我们做的是纯而又纯的纯文学,不搞通俗文学。文学有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人物等自身规律,我们始终没有、也不应该偏离儿童文学的艺术规律。”

随着刊物的发展,《儿童文学》从最初的丛刊变成了月刊,2006年变更为了半月刊,2008年变更为旬刊,2014年变更为周刊,“在国内儿童文学期刊里面,以周刊形式发行的,《儿童文学》是第一份。”除了深耕儿童文学期刊,《儿童文学》编辑部还被中少总社升级成为儿童文学出版中心。2009年12月,在《儿童文学》月发行量过百万之时,中少总社社长李学谦宣布在《儿童文学》编辑部的基础上儿童文学出版中心成立,既做期刊,又做图书,从此走上书刊并举之路。

2016年 满足读者分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2016年,《儿童文学》在中少总社的整体部署下,积极谋求新媒体的生长空间,正在建立期刊、图书、新媒体三足并立的全新出版格局,“在做好纸质出版的同时,将充分运用好全媒体编辑出版平台,满足读者分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进一步实践数字产品的市场化、商品化。”

“新新笔团子”是新锐少年作品的展示栏目,对未成年的小作家敞开大门,题材集中在成长类、亲情类的作品。“小作者的‘脑洞’深不见底,故事题材多样,总会有意外惊喜。”最近几年令冯臻印象深刻的作品集中在14岁到17岁的少年作家,“14岁作者骆琰的《阿蒙》故事背景设定在资源枯竭的未来世界,讲述一男孩和旧机器人的寻树之旅,关注了环保话题;15岁的何佩航的《魔光》写母子之间产生隔阂,在‘妖精’的帮助下,误会冰释,是很温暖治愈的故事;《当一位公主失踪》作者李金芮今年17岁,讲述一位公主的‘出逃’,影射现今家长对孩子过度期许,使孩子负担过重。从小作者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或者阐述观点,会有一种新鲜感,有些被成年人忽略的‘死角’,容易被小作者捕捉到,读后会有种‘受教了’的感慨。小作者的作品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容易跑题、情节拖沓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儿童文学》的故事版除了“新新笔团子”还开辟了“童萌微世界”栏目,主打300字之内的小故事,“这个栏目更好地调动了小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作品都有入选的机会。”

1963年创刊的《儿童文学》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第一刊”,曹文轩、张之路、沈石溪、董宏猷等一批当代儿童文学的著名作家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初期都与《儿童文学》结下过情缘,2009年《儿童文学》销量突破百万,2014年《儿童文学》变更为周刊。“从第一期开始,《儿童文学》就奠定下了高品质的格调,并且一直传承延续到今天。《儿童文学》一问世就受到广大少年儿童和全国儿童文学界的欢迎,第一期刊物一版再版,一共印了30多万册,当时定价是三毛钱。”现任《儿童文学》杂志主编冯臻从“三毛钱”说起,将这本“中国儿童文学第一刊”54年的历史缓缓铺开。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作者:王琳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