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拍开国大典的女摄影家走了

2017-11-28 07:57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拍开国大典的女摄影家走了

2009年8月5日,在云南大理奥林匹克中心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仪式上,85岁的著名女摄影家侯波向大理捐赠了《开国大典》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瞬间的大幅照片。

昨日(27日),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发布消息: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的“红墙摄影师”侯波女士于2017年11月26日去世,享年93周岁。“侯老的儿子徐建林、儿媳朱清宇及家人们遵嘱侯老的遗愿,在生命的最后几天,没有使用任何抢救药物和机械设备,顺其自然,安详离世,去世后不搞任何告别仪式。老人的骨灰将和他亲爱的老伴一起撒在家乡的运河中,与人民永远在一起。”

为保密取名“侯波”

没想到叫了一辈子

侯波1924年8月出生,山西夏县人,长辈取名“阎千金”——按老百姓的说法,一个女孩就是一千金。后来,她来到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中条山参加革命队伍,当时在中条山工作、1949年后曾担任云南省省委书记的孙雨亭给她改名“阎锋”。再后来她到了延安,为了保密工作的需要,保安处处长周兴为她取名“侯波”,没想到这名字叫了一辈子。在延安期间,她和身为摄影师的徐肖冰相识相恋,这也注定了她的一生与摄影结缘。

开国大典上唯一女摄影师

周恩来为其拽衣角

东北解放后,侯波被分配进了北平电影制片厂。当时中共中央已经迁入北平,经常在香山召开各种会议,也不断召集各民主党派人士来这里畅谈国事。为了保存历史资料,有关领导将拍照的任务交给了徐肖冰、侯波等人。1949年6月,毛泽东等移居中南海,各种活动逐渐增多,中央办公厅考虑,用照片记录领袖们的活动,为历史留下珍贵的瞬间,这就需要为中南海配备一名专职摄影人员。经过考察,组织上决定将侯波调进中南海,担任新成立的警卫局摄影科科长。

在侯波的摄影生涯中,最让她永远铭刻于心的是开国大典这天。作为当天唯一的女摄影师,她拍下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成立那令人激动的一瞬间。她后来在采访中回忆,当时用的是一个普通120相机,只有12张底片。那时候胶卷都是从香港购买,非常稀缺,当天也只带了8个胶卷。她的相机只有一个标准镜头,没有广角镜头,只能对准城楼上的领导人。但城楼上很窄,那天人又很多,最主要的是,苏联记者是中国方面请来拍摄纪录影片的,最佳的拍摄位置当然要先满足他们。当时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站的位置是城楼的前廊,所以要想拍摄他们的正面镜头,侯波就要冒着掉下城楼的危险,把身体探出墙外。“就在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刹那,我的快门同时按下。”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不停地走动,侯波就要不停跟着拍照。当她看到毛泽东走到天安门城楼右边时,想拍一个带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侧身镜头,但由于空间十分有限,她一再往后撤身子,但还是取不到满意的角度。正在这时,旁边有人抓住她的衣角说:“你放心大胆地取景吧,我抓住你。”拍完后,侯波收回身体扭头一看,帮忙的人竟然是周恩来总理。这温暖的一幕让侯波永生难忘。

毛主席公开的700多张照片中,400多张是侯波拍摄的

在近30年的时间里,侯波、徐肖冰夫妇拍摄了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量照片,新华社图片库现存有侯波拍摄的照片达4773张。在对外公开的700多张毛主席照片中,有400多张是侯波拍摄的。她拍摄的许多照片被收入新华社的《国家典藏》——大家熟悉的《毛泽东在韶山》、《毛泽东和亚非拉朋友在一起》都是侯波的作品。在侯波的镜头下,还留下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宋庆龄等许多领导人工作和生活的珍贵瞬间。1961年,侯波依依惜别了工作了12年的中南海,调到新华社工作,直至1983年离休。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作者:祖薇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