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演艺市场持续升温,旅游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及票房均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旅游驻场演出达1.11万场次,同比增长6%;吸引观众约309万人,同比增长7%;实现票房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17%。而在旅游演出资源丰富的基础上,通过以地铁线路为参照,将最具京味儿特色的旅游演艺场馆与经典演出剧目串联起来,便能为观众在选择剧场消费时提供更多便利。
43家剧院唱主角
具有京味儿特色的剧场向来是不少消费者观看演出的首选。据北京市旅游委以大麦网数据为基础发布的《北京演艺之旅——2017北京旅游演艺推介手册》数据显示,以地铁线路图为参考,有43家剧场可供消费者选择。
在这些剧场中,既有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等高规格演出剧场,也有蜂巢剧场、国画先锋剧场等颇具特色的小剧场。与此同时,海淀剧院、地质礼堂剧场和保利剧院还凭借丰富的演出资源和优质的剧目资源,位居北京市剧目总场次数量榜单前三,成为众多演艺场馆中的佼佼者。事实上,在2016年北京市演出票房总收入中,国家大剧院就贡献了超2亿元票房,天桥艺术中心、保利剧院均实现收入超5000万元,成为北京市演出市场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小剧场演出场次共6888场,占演出总场次的28.2%,成为第二大类活跃演出场馆。
在行业人士看来,剧场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实力的集中体现,而在北京,剧场种类更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无论是有较强专业性的剧场集群,还是具有地域特色的茶馆、戏楼,都使得京城的演出市场更具有包容性。
30场好戏齐登台
优质的演出内容向来是吸睛的关键。通过对北京最热门旅游演艺项目盘点发布的排名榜单TOP30显示,德云社北京相声大会、北京刘老根大舞台等独具京味特色的喜剧类演出,以及国家话剧院、保利剧院等高规格、高品质的话剧类演出颇受来京游客的喜爱,而孟京辉经典戏剧作品、开心麻花爆笑舞台剧、巧虎大型舞台剧系列等大IP更是占据大半榜单,极具人气。
据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的2.444万场演出中,戏剧类演出1.1835万场,接近于总演出场次的一半;吸引观众约461.9万人次,占北京演出市场总观众人次的43.1%;票房收入为5.74亿元,占据总票房的33.5%。而话剧、儿童剧最为活跃,共演出8928场,贡献3.17亿元票房。与此同时,传统戏曲观众达84.7万人次,比上年81.3万人次增长4.2个百分点。
演出行业分析人士陈琛指出,国内居民消费升级的同时,旅游演出的观众转化率和上座率也在同步提升,这些变化对于北京市完善文化设施和功能,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延伸演出产业链条以及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覆盖六大城区
交通的便利性让旅游演出资源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由43家剧场串联起的优质演出剧目覆盖了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密云、昌平六大城区,以及京剧、话剧、歌剧、舞台剧、音乐剧、儿童剧、亲子剧、音乐会、相声、小品等多个演出类目,可以为出行观看演出时提供更多的选择。
数据显示,2016年相声和杂技演出在旅游演出市场中较为活跃,分别演出4534场和2609场,为北京旅游驻场演出市场贡献了64.4%的票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演出场馆的利用率。2016年北京年演出超百场的场馆达83家,超过200场的场馆有42家。除了一些知名度高的剧场外,在年演出超过100场的场馆中,还有良乡影剧院、顺义影剧院、密云大剧院等多个郊区场馆的名字,这也得益于城市交通极佳的运输能力。
事实上,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众多国际级会议、赛事相继落户等因素的驱动下,北京的旅游和文化市场都将迎来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而旅游演出作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形象塑造和消费升级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断开拓旅游演艺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既是北京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综合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