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是作家刘震云暌违五年的又一力作。刘震云说这是他最幽默的一部小说。书中给哥哥买媳妇儿的农村女子、找大师保仕途的省级干部、因在事故现场傻笑而落马的县级干部和市环保局里突然平步青云的小科员儿奇妙地发生了命运联系。他们阶层不同、经历不同,野心不同,彼此隔着上千里的距离,却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小说中的“神来之笔”则是寓言般的结尾。
■他最幽默的小说
四个陌生人勾连在一起
刘震云说“吃瓜时代”是他迄今为止最为幽默的一部小说,因为书中四个素不相识的人阴差阳错“穿过大半个中国”勾连在一起。这四个人,一个是农村姑娘牛小丽,一个是省长李安邦,一个是县公路局长杨开拓,还有一个是市环保局副局长马忠诚。
率先出场的是农村姑娘牛小丽,一门心思给哥哥买媳妇儿的“好妹妹”。为了买媳妇儿,牛小丽甚至想“卖身”借高利贷。不曾想,她好不容易花十万块给哥哥买来的媳妇儿入洞房五天之后就跑了。牛小丽无钱还债,踏上了寻人之路。买来的媳妇儿报了假名字假地址,走投无路的牛小丽被人带着干起了一夜暴富的买卖:假装处女卖身。她接待第一个斯文中年男子竟相信了她给肾衰父亲筹钱治病的谎话,还亲切地喊她为“亲人”。
这位斯文男就是副省长李安邦。他出身农村,步入政坛后,一路高升,途中躲过了老友的检举暗算。他为争省长的位置,处心积虑。县公路局长杨开拓则因为一起塌桥事故傻了眼,因为太紧张,他冲着问责他的领导傻笑了一下,没想到这一笑被人拍下来发到了网上,他成了被全国网友唾弃的“微笑哥”,接着他戴的名牌手表被网友发现,他之前历次开会中带过的七块名牌手表也被网友扒了出来——他被双规了。交代手表去向时,“微笑哥”还顺带交代了他给一个“老鸨”介绍工程的罪行,“老鸨”把工程给雇佣她的建筑公司,“微笑哥”则得到“处女”作为回报。
“微笑哥”的交代,让千里之外的卖过身的农村姑娘牛小丽被警方抓获。牛小丽又牵出了她第一次“接待”的斯文中年大叔——副省长李安邦。李安邦其实并不好色,无奈为了仕途顺畅,又因为老婆贪财、儿子出车祸把一位卖淫女甩出车窗致死,他不得不听了一位大师指点:找个处女改运势。他找着了用鳗鱼血装处女的牛小丽。他心满意足地回到官场,不想假处女不灵验,李安邦还是东窗事发。
结尾写了一个“寓言”
有周梅森所写《人民的名义》在前,任何再写反腐题材小说的作家都会倍感压力。但刘震云写“吃瓜时代”却从容不迫,尤其是在小说结尾,省长李安邦、县公路局长杨开拓等人接二连三被纪委拿下了,这反腐倡廉的过程足够大快人心的。但刘震云却并未给小说留下一个“光明的尾巴”,他添了一笔,即书中的第四位主角:一个名为马钟成的环保局小科员儿突然被晋升为副局长。原来局里十几个小科员儿要争副局长的位置,互相写举报信,还是实名举报,“一举报就是一屁股屎”,结果他们都被纪委拿下了,就剩下没敢举报别人,也没被别人举报的马忠诚履历清白了,他就这样被提拔成了副局长。一个清白的小公务员突然有了权,他高兴地带着全家去旅游,旅途中局里因工作原因令他马上回去上班,于是他撇下老婆孩子直奔火车站。等车的功夫,他就没守住底线进了洗脚屋,被联防队员抓个正着,交了2000多块“赎金”买了个清白。一场虚惊过后,他方才知道刚才勾引自己又和联防队员串通讹他钱的洗脚屋女人竟是前省长、落马贪官李安邦的老婆。
马钟成竟然暗自窃喜,自己作为一名“吃瓜群众”,不但意外得了个官儿,还能“攀上”省级高官的家眷,他毫无羞耻地、美滋滋地回单位上班了。
如果说《人民的名义》大快人心的话,刘震云则在“吃瓜时代”里用这个寓言般的结尾提醒我们:人性中的趋炎附势和官本位思想不除,马忠诚们可能又会变成李安邦、杨开拓们。
处处皆是现实的影子
在“吃瓜时代”里,我们能看出不少热点新闻事件的影子,比如书中的“微笑哥”杨开拓令人想到了2012年轰动全国的“表哥”,陕西省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杨达才在交通事故现场因面含微笑被人拍照上网,又被网友扒出他待过多块价值连城、远超其合法收入的名表,最终杨达才因受贿和决财产来源不明罪获刑14年。
书中副省长李安邦因不雅视频落马,重庆市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等多位官员皆因不雅视频流出而遭到审查并受到法律制裁。当然小说中的“大师”也不禁令人想起在现实中“怪力乱神”的、因涉嫌杀人案被捕的“大师”王林。
我们不能将小说的人物与现实人物对号入走,但“吃瓜时代”确实以荒诞不经、饱含黑色幽默的官场故事,令我们深刻反思现实。
谁才是“吃瓜群众”?
小说名为《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刘震云起的这书名令人有些“匪夷所思”。刘震云自己也说过,他一开始看到“吃瓜群众”这个网络用语时,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刘震云慢慢儿弄明白了,“吃瓜群众”就是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
那么,小说《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当中,真有这样一群吃瓜群众吗?
小说里,算得上吃瓜群众的,一是薛家江湖菜馆儿的老板,那是贪官李安邦常去吃饭的地方。作为省级干部,李安邦不习惯高档酒店的海参鲍鱼,却独爱这小饭馆的油烟咸辣味道。他与下属,常在小饭馆里点拍黄瓜、土豆丝之类的家常菜,三十年的茅台用报纸包着,倒上两大杯,赶紧塞进手提包。薛家江湖菜人少适合密谋,偶尔被百姓撞见还会被人追着合影,被人夸亲民。雪茄江湖菜馆儿的老板眼见着这位“亲民”的领导一次次和不同的人光临,看着他一路晋升,最终领导给了老板一个大面子:等城市改造拆迁时,要给饭馆儿找个好位置,因为领导眷恋这味道。
小说中另一拨吃瓜群众是牛小丽家乡县城的乡亲们。他们眼看着她到外省找到了骗婚女,对她刮目相看;他们又眼见着她开了羊肠汤小吃店,从过去的工厂女工变为女老板,眼看着她的买卖挤垮了厂子门口摊煎饼的摊位,又眼看着她生意越做越大时突然被警察带走。吃瓜群众的热闹越看越大,把自己都看晕了。
可和小说有关的最广大的“吃瓜群众”却在小说之外,那便是读者们。我们平日里也是一群看新闻的“吃瓜群众”。我们看着小说里的各级贪官落马,也看着新闻里的各级贪官落马,我们一直是拍手称快的“吃瓜群众”,也是警惕着他们卷土重来的“吃瓜群众”。我们这群“吃瓜群众”还有个特点,像刘震云在小说中所写,一个逃到美国的商人接受采访,道出某高官官商勾结内幕,不想这本该轰动全国的消息只升腾了五分钟便被一个女明星出轨的绯闻掩盖了。“幽默算白幽默了”。在我们这群吃瓜群众的推波助澜下,任何人任何事儿都能火,任何人任何事儿又都火不过五分钟。
我们看小说便像在看热闹,一个热闹接着热闹,看得不亦乐乎。刘震云一边儿讽刺书中人,一边儿也敲打了我们这些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