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阅读推广明灯点亮基层

2017-11-17 08:33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阅读推广明灯点亮基层

阅读的生命在基层,效果体现在基层。基层读者的参与程度是检验北京阅读季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成效的唯一标准。为使更多阅读推广的明灯点亮基层,近日,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媒体深入北京16 区,调研近5年来全民阅读开展情况,总结全民阅读经验和做法,并实地走访和发掘在基层推广阅读工作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将这些鲜活的面貌展现在大众面前。

全民阅读长效机制日臻完善

今年北京市十六区制定了主题鲜明的全民阅读方案,并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各区的全民阅读启动仪式,“书香朝阳”“书香海淀”“书香西城”“书香大兴”“书香房山”等已经成为区级公共文化的特色品牌项目,各区对区域优势、地区特色能够进行充分挖掘,明确定位,巩固并提升自身品牌。每一个全民阅读品牌的背后都有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工作思路和卓有成效的推广办法。

十六区中,西城区率先形成品牌管理系统,并且完成第一个区级《十三五全民阅读推广规划》,通过对“书香西城”形象、内容、渠道的整理,实现品牌的整合传播。“书香海淀”结合区域特点,将全民阅读活动与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结合起来,结合海淀区“红兰皇法中”五大文化元素及青年人群集聚的人群特征和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行业特征,努力将海淀区全民阅读工作打造成为全新的海淀文化“金名片”。“书香通州”全力打造具有“通州味”的书香文化,“书香房山”致力于打造诵读之乡,顺义区“绿港书香”致力于打造学习型顺义。全民阅读长效机制日臻完善。

公共图书馆和阅读空间各有特色

在此次全民阅读基层调研中,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设施建设的速度与给百姓带来的便利让人印象深刻。基于全市的“通借通还”体系,朝阳区从2011年引进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到2017年共投放使用138台,方便读者随时借书还书。东城区、西城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也已基本完善,实现了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大兴区也于今年开放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通州区图书馆、朝阳区图书馆、西城区第一图书馆、西城区第二图书馆、海淀区图书馆、大兴区图书馆、石景山区图书馆等是全年365天无休日开放。

除了公共图书馆,北京还不断涌现出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西城区的特色阅读空间建设成为北京阅读季在基层阅读中所布局的一大看点。从在白云观北里依水而立的图书交换空间“白云驿站”,到金中都公园里主打亲子阅读的宣阳驿站“第二书房”,从以艺术和戏剧为主题的繁星戏剧村书吧,到什刹海边有400多册老北京文化和非遗专题文献的皮影文化酒店,西城区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打造出的公共阅读空间已有20余家,甚至在交行西单支行的大厅也建起了小型公益图书馆,提供500多本金融类书籍供读者免费取阅。

人群阅读细分趋势显著

目前各区都在关注不同社会群体和特殊人群的个性化阅读需求。针对低幼儿群体,各区注重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和推广。石景山区点“绘本馆”为学前儿童提供多彩的绘本图书,并举办亲子故事会、手工制作等,成为国内幼儿阅读启蒙服务推广的典范。针对青少年群体,多区开展符合青少年成长需要的阅读活动。平谷区就先后举办红领巾讲故事比赛、“家庭情景剧比赛”、“我的藏书票”设计比赛、《童眼看京城》电子书制作、“读书小状元”评比活动等。针对老年人群体,各区也纷纷开展有关健康、书法等讲座。包括通州、昌平、丰台、房山、朝阳、海淀等各区的15个社区图书室,都开展了针对中老年人群的阅读活动,其中丰台区图书馆每年以“老年读者电脑培训班”为服务品牌,指导老年读者学习网络知识。针对残障人士,各区持续完善特殊人群阅读服务平台。西城区第一图书馆、海淀图书馆、朝阳图书馆专门设有盲人阅览室。作为中国盲文图书馆通州区支馆,内设视障阅览室,专门服务于弱势群体。

金牌阅读推广人再添新面孔

北京阅读季·书香北京系列评选已经成为一项含金量极高的评选活动。今年的金牌阅读推广人、“书香家庭”出现了全新面孔。海淀区全民阅读指挥部动员组长苗士赢酷爱读书,乐于带动身边人参与阅读。经她培养的阅读组织包括弟子100读书会、论语汇、企业无界读书联盟等8个,直接受益人群达3万人。直接、间接建立读书分享群13个,阅读微信平台1个,成为推广阅读的新亮点。

平谷区大华山镇文化站站长王春信被乡亲们称为“大山里的文化使者”。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大华山地区成立了大华山文学社、书画协会、摄影协会,长年活跃着2000多名文化骨干。王春信一手创办的文学季刊《菊花谷》现已达50期,给全区16个乡镇的业余作者提供了创作的园地。

北京晨报记者 王琳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作者:王琳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