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50万人文聚十月

2017-10-31 09:44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50万人文聚十月

随着这个十月尾声的到来,第二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正式画上句号。“北京十月文学月”自10月12日启幕,在20天的时间里围绕文学的主题展开了“名家荟萃”、“国际交流”、“大众文学”、“青少文学”、“网络文学”五大板块百余场活动。包括叶广芩、张之路、阿来、苏童、宁肯、邱华栋、梁鸿、付秀莹、格非、李洱、徐则臣、石一枫、孟繁华、白烨等几十位作家、文学评论家以及来自俄罗斯、英国、捷克、尼泊尔等国家地区的学者作家翻译家参与了这场文学盛会,展示了北京文学的发展状况、探讨了青年作家的创作瓶颈、拓展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渠道。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包括“文学诵读迎盛会”、“一城三带主题征文”、“文学进社区、进校园”等公开活动,让普通读者与文学名家展开交流互动。据不完全统计,本届文学月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超过50万人,网络活动覆盖人次近1.9亿。

普及:普通读者零距离感受名家风采

众多知名文学作家亮相本届“十月文学月”,在“十月签约作家”发布会现场,阿来、刘庆邦、叶广芩、宁肯、关仁山、红柯、李洱、邱华栋、徐则臣9位全国知名作家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正式签约,成为了首批“十月签约作家”;在第二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上,文学评论家孟繁华、白烨、陈福民、张柠、陈晓明、李朝全、刘琼、刘大先、岳雯等文学评论家与作家一起就北京文学与中国文学发展中的诸多重大议题和前沿课题展开深入讨论。而除了这些面向作家群体内部的活动,本届“十月文学月”还展开了包括“名家讲经典”、“名家对谈”、“文学诵读迎盛会”、“一城三带主题征文”、“百店联展十九大图书”、“文学进社区、进校园”等一系列公开活动,向广大热爱文学的普通民众开放,让普通读者零距离感受文学名家的风采,进一步领略文学的魅力。

在“诗歌与城市”朗诵会上,诗人、学者欧阳江河,诗人、翻译家王家新,作家邱华栋,《诗刊》常务副主编、诗人李少君,诗人蓝蓝、树才、张清华、吕约等一批当前中国诗坛最有活力的中青年实力诗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诗歌朗诵爱好者聚集一堂,先后登台朗诵了一批当代经典诗歌和自己创作的优秀诗歌作品,厚重深邃的北京文化以一种更为鲜活的形象呈现在大众面前。欧阳江河表示,在他心中诗歌与现实、与世界发生着最直接、最广阔的联系。通过诗歌,人与时代更加紧密、广阔、深刻地连接在一起。

交流:拓展中国文学“走出去”渠道

本届“十月文学月”通过第二届中俄《十月》文学论坛、首届“十月作家居住地论坛”、“外国翻译家驻留”一系列活动,以文学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北京故事,力图推动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拓展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渠道。俄罗斯作家谢尼娅·德拉贡斯卡娅、德米特里·达尼洛夫、叶夫盖尼娅·捷季娜,莫斯科《十月》杂志主编伊琳娜·巴尔梅托娃,捷克翻译家李素、爱理,英国汉学家、翻译家狄星等国外文学人士相继在各项活动中阐述了他们国家的读者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和了解。

为了探索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新方式、新途径,十月文学院于2015年创立“十月作家居住地”这一融作家交流、版权交易、图书展示为一体的全新平台。目前已在布拉格、爱丁堡、加德满都,西藏拉萨、四川李庄等海内外各地建立“十月作家居住地”,已有吴雨初、马原、韩少功、余华、叶广芩、刘庆邦、徐则臣、文珍等作家先后入驻。在今年“十月作家居住地论坛”现场,入驻作家代表到场讲述了他们的感受。布拉格“十月作家居住地”第一位入驻作家吴雨初表示“十月作家居住地”为作家提供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写作环境,但跨国交流非常困难,居住地的运营也在不断摸索,一定要找对合作方,他希望“十月作家居住地”多总结运营经验,争取建立更多的“十月作家居住地”,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探索有效的渠道。狄星介绍称英国人对外国,特别是对中国文学的了解很少,因为根本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不是我们对中国有偏见,而是我们真的不知道中国最美的东西在哪里。因此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作者来到英国来,对英国人也有所启发。”

发展:为北京文学培植新生力量

“北京十月文学月”不仅为成年人提供一道文化大餐,还从发展的角度,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十月少年文学》杂志先后打造了文学戏剧嘉年华、“原创文学与戏剧教育论坛”、“COSPLAY原创戏剧展演”以及各种青少年读书会活动。

在前天的闭幕式上,《十月少年文学》戏剧嘉年华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原创文学戏剧展演,孩子们作为主角带来了儿童剧《甜甜的烦恼》、舞台剧《眼泪鱼》《流浪玩偶》、京剧表演《童梦梨园》、话剧《此间少年》等精彩演出。这些活动以戏剧促进文学教育进步为使命,力图以“戏剧”的样式为儿童文学教育带来一股清新的文学、戏剧原创新风。同时更是希望帮助青少年提升阅读、鉴赏及创作能力,培育教师作家、小作家群体。在各项活动展开的同时,专家们也给出了理论支持,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霹雳贝贝》作者张之路在“原创文学与戏剧教育论坛”提出,原创文学是原创戏剧、电影、电视剧的根源和基石,好的原创剧本是好的原创戏剧的重要来源。纯文学经由戏剧的艺术形式转换,能够使少年儿童产生亲近感,并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使他们亲近纯文学,这是文学与戏剧不可分割的互补关系。

北京晨报记者 王琳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