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城市尚待发展
“这确实是大环境的变化,近20年来关于古典音乐的信息成批量地涌入,盘子越来越大,必然会成为人们进行文化欣赏和消费的选项。”不过,在乐评人许渌洋看来,这种效应在北上广这种大学较多、青年人聚集的地方才有,乐迷年轻化其实与城市人口构成有密切关系。
北京国际音乐节每年10月举办,刚好和大学新生入学及开学时间接近。“每年这时候都有一大批大学生来到北京,他们可能之前很少有机会看古典音乐演出。当他们发现北京有这么多演出,可能就会全心投入到其中。”许渌洋说。
徐尧也认为,“古典音乐受众虽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化,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毕竟现在年轻乐迷的购买力还有限。”据不完全统计,普通大学生平均每学期只会走进音乐厅一到两次,而这也是在票价偏低的情况下。“如果一些国际知名乐团来演出,票价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对学生来说可能会承受不起。”他认为,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只有转化成购买力,才会对这个产业的发展起到稳定、持续的推动作用,“等这批大学生成长起来,状况可能就会更好。”
此外,非一线城市中的乐迷群体也有待开发。“古典音乐在二三线城市的普及力度与一线城市相比存在不小差距,二三线城市的剧院和音乐厅设置也有所欠缺。”徐尧建议,中国本土乐团可以考虑多去中部或西部城市巡演,政府则适当辅以政策倾斜,“也可以先从进大学开始,在除北上广之外的其他城市中,培养起一批年轻爱好者,他们会成为古典音乐的新一代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