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名人塑像勾勒白俄罗斯艺术家“中国记忆”

2017-10-29 10:28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白俄罗斯祖孙两代艺术家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 名人塑像勾勒白俄罗斯艺术家“中国记忆”

记者  王岩

2017年,时值中白两国建交25周年,由中国美术馆策划主办的“塑痕·中国记忆——白俄罗斯谢尔盖·谢利哈诺夫和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雕塑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此展是中国美术馆为促进中白文化艺术交流所举办的系列展览之一,也是2017年度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序言中写道:“肖像雕塑,熔铸与雕刻了种族特征、文化特性和时代特点,以其鲜明的形象成为地域、民族、国家、历史的象征。一尊雕像的文化内涵往往成为一个国家的表情。”

他继而介绍了展览的缘起:“2016年11月,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藏作品展,我和美术馆同仁出访白俄罗斯。其间,在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的协助下,我得以与雕塑家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先生第一次会面。在明斯克艺术区康斯坦丁工作室台架上众多的雕塑中,霎那间,几个似曾相识的形象使我心灵为之一震,齐白石、巴金、白杨……这神韵一闪的灵光,仿佛‘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揭开了一段被历史尘封的记忆。”

谢尔盖·谢利哈诺夫曾于1956年底至1957年初参加中国创作之旅,访问中国三个月,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访问期间作了大量速写、素描、水彩和小幅写生油画作品,并创作了一批人物雕塑作品,包括齐白石、蒋兆和、李桦、白杨等绘画和表演艺术家肖像雕塑以及普通民众形象。本次展览将主要呈现谢尔盖先生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中国雕塑形象,生动展现当时中国的社会大众形象及现实境遇。

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作为谢尔盖·谢利哈诺夫的孙子,继承祖父的雕塑创作意志,吴为山馆长评价道:“在艺术上,既有隔代遗传的细胞,也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影响。社会结构的转型,意识形态的变化,价值观的改变,艺术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式的多元,使得康斯坦丁更多地对哲学问题和人性进行着广泛而深刻的思考。”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从谢尔盖·谢利哈诺夫到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祖孙两代的艺术,可以看到白俄罗斯雕塑艺术的这一段雕塑发展史。同时,特别感谢的是康斯坦丁先生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其祖父谢尔盖雕塑作品30件,捐赠他本人创作的作品29件,它们已成为中国美术馆11万件藏品中的一部分而汇入美的洪流。

责任编辑:王双(QJ0015)作者:王岩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