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余戈“滇西抗战三部曲”新书分享会在首都图书馆举行。2009年以来,三联书店相继出版了余戈的《1944:松山战役笔记》、《1944:腾冲之围》,而刚刚面世的《1944:龙陵会战》是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记述了中国远征军的龙陵会战,及其后收复芒市、遮放、畹町,与反攻缅北的中国驻印军会师芒友、打通中印公路的全过程。
余戈的研究和写作被概括为“微观战史”——对战事的叙述逐日推进,精确到一天一地,且以敌我双方史料严密比对,追求最大程度的客观准确,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史”标准。这种方法贯穿了整个“滇西抗战三部曲”。与会的《解放军文艺》副主编殷实表示,对战史的微观化研究,目前在中国并不多见,余戈的实践对今后中国战史研究具有一定的示范价值。
分享会上,余戈自称“历史导游”,向读者介绍了滇西抗战的全局情况以及《1944:龙陵会战》一书的主要内容。他说,整个滇西战场战损比约5比1,我们拿5个人换日军1个人,这是“惨胜”。他总结道:“从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来看,滇缅战争是当时最高物质水准的力量(美式装备等),和以文盲为主体的中国兵力的结合,是中国现代化程度的一次特殊考试,‘惨胜’的考分提示我们,物质现代化可以购买,但人的素质现代化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人力物力经过充分磨合后才能发挥出高水平的战场效能。在此之前,就会以大量生命、鲜血的付出为代价。”文/本报记者 尚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