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指尖上的大运河文化带”融媒体报道团走进昌平、通州

2017-10-13 11:18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10月13日讯 (记者薛鑫)12日,记者跟随“指尖上的大运河文化带”市级新闻网站采访团来到昌平区“大运河-白浮泉”遗址公园和通州运河森林公园,实地探寻大运河文化带。

1

10月12日,“指尖上的大运河文化带”市级新闻网站采访团走进大运河白浮泉遗址公园。图为白浮泉遗址。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踏着层层青石砖路,记者团们就走进位于北京城北昌平区化庄村东龙山东麓的“大运河-白浮泉”遗址公园。九个龙头一字排开,张着大嘴,泉水由此喷出,这就是大运河的最上源——白浮泉。泉的水龄不知几千年之久,在元代以前,它是一条静水流深、默默无闻的水源,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寻遍史籍都没有它的任何记载。但自元初以来,白浮泉因大运河而名载史册,在北京水源史乃至中国水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白浮瓮山河又名白浮堰,与通惠河工程一样,是元代力图开通京师航运、破解江南漕船直入京城难题、实现中国南货北通的一项国家系统工程,也是大运河的重要水脉遗产。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元代白浮引水济漕,就没有通惠河的疏浚开通,没有百舸千帆直入京城。后因风水问题,白浮渠道修治不勤,终致阻滞。就这样,为京城漕运做出了近120年贡献的白浮泉,走下了中国运河史的舞台。

2

10月12日,“指尖上的大运河文化带”市级新闻网站采访团走进大运河通州森林公园。图为大运河通州森林公园内景。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午后,报道团驱车赶往位于北京城东大门的通州,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域内就有人类活动。据史书记载,通州历来都为北京东部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集散地。

站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的观景台,向远处眺望,辽阔的大运河,迷人的景致令人神往。向北望,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览无余,这是新时代赋予通州的重任,向南望,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与悠远的漕运码头交相辉映,仿佛看到千年古运河“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之景。城因水美,河助城兴。银练串珠,一川碧波如镜,公园美景尽收眼底。

北青网记者冯微微说,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讲好中国运河文化故事是我们每一位记者牢记心中的使命。千龙网记者陈建男满怀激动:“从昌平白浮泉遗址公园、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带上所做的努力,相信这一切将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3

10月12日,“指尖上的大运河文化带”市级新闻网站采访团走进大运河通州森林公园。图为大运河通州森林公园美景。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如今的大运河,鱼多了,野鸭、白鹭、灰鹤、白天鹅也多了。俯瞰大运河两岸的景区星罗棋布,不但有林水相依的大运河森林公园,还有“一枝塔影认通州”的燃灯塔,幸福生活正在这片大地上徐徐铺开。

据了解,昌平区正式启动历史文化地标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项目,通州区也将实施“一规划五推进”政策,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运河为纽带,串起沿线的城市,带动沿线的城乡进入文化复兴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真正使大运河文化带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工程,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成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标志工程。

责任编辑:薛鑫(QL001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