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方方:我希望与我交往的人对我有充分的信任感

2017-09-25 08:11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方方:我希望与我交往的人对我有充分的信任感

◎答题者:方方

◎提问者:刘雅麒

◎时间:2017年9月23日

受访者简介:

方方,本名汪芳。1955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西。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湖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其中篇小说《风景》、《琴断口》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2012华语文学传媒杰出作家奖。现已出版小说、散文集一百余部。多部小说被译为法、日、意、葡、韩、泰、西班牙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1你的写作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受什么影响最大?

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甚至不知道我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样的风格,我只是按我喜欢的方式去写。如果提到我所受的影响,恐怕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学影响更大一点。当然,因为上大学缘故,显然也会对西方文学深有兴趣,也有着大量的阅读。但实际上,我上大学前,已经参加了四年工作,基本会有自己的观念。少年和青年时代,家里更多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而我家里人,因为祖辈的关系,也都格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兴趣,这也都深刻地影响着我。

2你创作生涯中的转折点是?

这个还真的很清晰。应该说有两个吧。一是我早先写诗歌,当工人时参加过《长江文艺》杂志的笔会。上大学后,也没有想过写小说。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收到《长江文艺》杂志社编辑李文老师的信,当年我写诗参加过杂志的文学笔会,我恰巧跟李文老师同住一间屋子。李文老师说,听说你上了大学,在写诗歌之余,有没有空也写点小说和散文。李文老师是小说散文编辑。我看了信,很高兴,也很激动,因为居然有编辑来跟我约稿,于是就开始写起了小说。那大概是我读大三的时候。没有李文老师的约稿,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想起来写小说。写了小说之后,因为发表顺利,我就开始一直写了下去,反而把诗歌放到了一边。我发表第一篇小说是在1982年。到1986年时,因为一位朋友的背叛和中伤,让我突然看到人性恶的一面。这件事我也写过。觉得这个朋友表面上把自己扮得那么天真可爱,却竟然有着如此阴暗的心理。这件事,对我个人有颇大的伤害,因为先前把人都想得太好了,没有经历什么世面,而这件事的发生,足让我领教和窥视到了人性的另一面,有一种顿悟的感觉。这些感悟,也不可能不影响到我的写作。可以说对于我的创作,这几乎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1986年我的小说风格为之一变,似乎从此后,就知道怎么样写小说了。

3你认为自己创作的长处和短板分别是?创作遇到瓶颈时通常会如何面对?

我想我应该属于原创力比较强的一类人。我很容易抓到我想要写的东西,我对小说的宏观掌控还是比较强的。但是我对细节的观察不太细致,有时候我看王安忆小说,心想她怎么看得那么细呀。所以我写作时经常会提醒自己的一点:细节呀细节。另外我最大的特点,就是太贪玩,没有那么认真投入地写作。林白以前经常说我,你太爱玩了。这是我的大短板。有时候自己也觉得自己最想当一个玩家。所以,我虽然一直在写,但从来都没有那么高产。

至于瓶颈问题,八十年代初期,似乎有一点点这种感觉。自八六年之后,就再没有过。我一直觉得有很多东西要写,而且永远都有三五个题材在排着队等我去写,我自己也一直有信心把它写好(虽然发表后总是有所遗憾)。所以我应该算没面对过你所问的这一问题。

4会重读自己过去的作品吗?读时怎样的阅读感受?

会读。每一部作品新发表出来,我都会通读一遍。重读时懊恼经常会大于欣喜,更多是遗憾。心里会想,这里我要这样写就更好了。或者是,糟糕,不应该用这个字呀,或是这是败笔呀等等。过很多年,如果要出文集之类,仍然会再次阅读自己的作品,对一些自己遗憾的地方作点修订,这个过程还是蛮愉快的。

5现在每天的生活、工作状态是怎样的?通常何时阅读、写作?一篇小说从构思到成稿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我因为很年轻的时候就不坐班,所以几乎没有养成坐班的习惯。对于一个早上爱睡觉的人来说,这真是好运气。所以我的工作时间几乎都是下午和晚上。尤其晚上写作,最让我感觉舒服。阅读没有固定时间,有好书,会一口气读下去,不管什么时间。不过,网络信息加大之后,阅读时间的确少了许多,阅读碎片化的东西,其实也非常有愉悦感,它长见识,但也缺少了慢阅读的消化过程。虽然不是好事,但也不坏。我自己算了一下我的读书量,近三年明显少于过去。显然是微信造成的,每天看微信上的文章(有些文章真的很好),消耗的时间还真是不少。以前我写小说从没有一个所谓封闭过程,现在因为杂事多,时有人找,加上自己不太自觉,老有贪玩之心,所以会找一个时间封闭自己,约束自己专心写作。一般来说,我写一个不长的长篇,一年时间应该够了,但实际上,每年都有其他事情从中打岔,加上还要应对一些社会活动和其他零碎稿件,所以至少要两年吧。其实,这是没有定数的,有时很快,有时很慢,无法确定一部作品到底要多长时间。作为专业作家,工作就是写作,所以,慢慢地从容地写,是很必要的,这个过程不仅是创作,也是享受。既然是享受,何必着急?

6你在不同阶段对书籍的选择和偏爱有什么变化?现阶段在读什么书?你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当然会有。年轻的时候,更喜欢阅读小说,但成年后,就喜欢读闲杂书了。到了中年后,对历史书兴致更浓一点,所以更喜欢阅读历史以及艺术史文化史一类的书。现阶段主要阅读近代史方面的书籍,这与我想写的作品有关。我的阅读习惯就是像学生时代一样,坐在桌前看书,或是靠在沙发上看,一定要有笔在手边。我没有躺在床上看书的习惯。阅读方法也没有什么更高明的,依然是学生时代的方式,就是一边读一边划重点,或是写点眉批,很少作摘录,也不做卡片。记住书中的观点,不记原话。所以你看我写文章,很少引用别人说的话,因为我根本不记得那些人说了什么。

7对你影响深远的作家作品?为什么?

应该是一个群体吧。以前阅读没有目标,抓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你应该知道,我成长的时代,在如饥似渴地想读书的年龄段上,其实是没有什么书的,连图书馆都没有。阅读都是到处找人借的,四处奔波着借书和还书,是我青少年时代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那时候,基本上是能借到什么书,就读什么,没有选择余地。这样阅读的好处,就是不把自己固定在只读某一类书上。对我影响的作家,我想鲁迅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青少年时代,我抄过他不少作品。另外一位我想应该是雨果。第一次读雨果,可以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本主义者,我想这是读了雨果之后自己所形成的观念。之后,像波德莱尔、艾略特的诗、肖洛霍夫、马尔克斯等人的小说,应该都或多或少影响过我。还有一位德国作家雷马克,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都很喜欢他的《凯旋门》和《西线无战事》,或许某一两部小说,用他的调子写过。

8你心中有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的分别吗?为什么?

基本没有。文学作品,文本为大。

9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应该是有比较长的时间交往过的人。我属于慢热型,不会一下子就跟人熟稔得有如朋友,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我的大多朋友都是在一起工作过的人。我能与同事长时间保持友好关系,也能与同宿舍的人友好相处,一般来讲,曾经与我一道旅行过的人,也依然愿意与我再一次同行。从这点上看,我应该是一个比较随和好处的人。当然,如果要特别贴近的朋友,我还是蛮挑剔的,这个人的品质一定要好。性格怎么样,是无所谓的。

10你最欣赏自己的什么品质?

谈不上自己欣赏自己。但我一向主张做人要诚实正直,诚恳坦荡,做事要认真负责,信守承诺。我自己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我希望与我交往的人,对我有充分的信任感。

11你对南京和武汉这两座城市的感情是怎样的?在你的创作中是如何表达和体现的?

南京是我的出生地,是很多亲人在那里生活的地方,但我毕竟在那里呆的时间很短,记忆中的南京大多是听父母和兄长们陈述的,而非我自己亲历。所以南京只能是我记忆中的南京,而不是我亲眼所见所感知的南京。我对它有亲近感,但却很不熟悉。一般来说,我不敢把我的人物往南京城里放。但武汉就完全不一样了,我在这里生活了六十年,这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我对它的一切都熟悉,乃至气息。所以我写作时,把人物放在武汉,是最能让我自如自在的。我基本上没有写过南京,但武汉,几乎所有的小说都与它有关。

12早期四年装卸工人的经历,对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如果没有当装卸工,我可能并不真切知道底层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不知道贫穷人家的生存方式、语言方式以及真实心态。有了这四年生活,我才真正地有机会了解他们。而这种了解并非采访式或者是深入生活式的,而是与他们共同面对所有的问题。因为大家一起劳作,形成天然的工友关系,所以我也是他们中有机的一分子。尽管只有四年,却让我与底层有了一种血肉相连的关系。我会关心和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我会不由自主地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会对所有打工的底层人宽容和友善,因为我也曾经是他们。这四年是我的社会大学,没有这种经历,我可能成为不了今天这样的自己。这种感受我曾经说过多次。

13令你至今依然印象深刻的童年经历?

自然是六七十年代。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算不错,衣食无忧,学习不难,家里有父母兄长宠爱,学校有老师喜欢同学钦佩,所以我一直都很快乐。最大的伤心就是老师给我的批语永远都写着要克服“骄娇二气”。但小学四年级时,我属于成分不好的一类的。父亲成天忧心忡忡,常与母亲商量如果他出了事,就要怎么样怎么样。他的情绪显然会影响到我。从那时开始有了一种莫名的“担心”,担心家里要出什么坏事。造反派到我们楼上抄家,抄了隔壁两家后,顺便把我家也抄了,搜走了父亲全部的日记和相册。

14父母对你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父母是最初的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他们对子女的影响应该是终生的。我因为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的确深受他们影响,比如我父亲酷爱读书,喜欢摄影,喜欢建筑(我父亲的专业),这都对我成年后的爱好有影响;而我母亲为人随和,待人热情,处处能为他人着想,这一点,同样也让我不知不觉间会像她那样做人。当然,有些东西,我觉得是基因带来的,你想不跟他们一样,都不太可能。

15你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会在作品中渗透和体现吗?

当然,写作中会自然而然地渗出自己的体会,这些东西会附着在人物身上,通过人物的嘴说出来。

16你曾说,“写作的时候,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这种悲观从何而来?在现实生活中,你对待人生和社会的态度是更趋于乐观还是悲观?为什么?

写作的过程,经常是一个追问为什么的过程,追问多了,会陷入虚无,就会悲哀。而实际上,每个人都不是一个人独自生存,他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离开写作的电脑,换一个思维方式,我会乐观,因为一个人不只是属于他自己,所以只能乐观。

17你有过对既有生活的不满和逃离的冲动吗?如果可以“生活在别处”,最想生活在什么时代的什么地区?

年轻时候有过想逃离自己生存环境的想法,那是当搬运工人的时候。甚至在唐山地震后,我很想移民到唐山。其实无非是想逃离自己的搬运工作,因为太累了。上了大学之后,就没有这类的冲动了。因为学的是我喜欢的专业,做的也都是我自己喜欢的事,而且我觉得生活在武汉也挺好。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喜欢到处奔波或者换地方的人,更喜欢那种择一地就在那里过一辈子的生活方式。“生活在别处”这样的想法,已经不是我这样的人所想的了。我觉得当代就很好,武汉就很好。

18最理想的一天会怎样度过?描述一个令你感到幸福快乐的场景?

上午睡觉,下午看书或是写作。一个人在家里,书桌前坐累了,就东转转,西转转,把家里小小折腾一下。女儿回来,给她做好菜吃,这就挺好了。觉得脚踏实地地生活,就非常好。

19你有哪些比较难忘的梦境?

梦到父亲和母亲。

20通常如何排解负能量?比较喜欢的休闲方式?

天然就可以排解,不需要借助外来方式。我的写作和休闲是浑然一体的,所以似乎也没有什么必须格外去寻找一个方式来休闲。

21喜欢的影视作品?

很多吧。日本电影《入殓师》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它与好莱坞大片在紧张中展示生死和人情不一样,它是在日常生活中,在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中,展现人的生死观和世态人情。非常让人感动。当然,我平常最喜欢看的还是美国好莱坞的片子。精品太多了。《肖申克的救赎》、《音乐之声》、《美丽人生》、《教父》等等,那些众人一致叫好的片子,我也都挺喜欢。包括一些谍战片、战争片等。影视本来就带着消闲和享受的意味,我看这些不是为了受教育才去看的,纯粹就是休闲。

22如果可以与古今中外任何人对话,你希望是?想跟他/她聊些什么?

我希望能跟我父亲和母亲对话,我想对他们说,我很想念他们。也感谢他们让我成长成今天的样子。如果有可能,我也很想跟我的祖父母或外祖父对一下话。因为他们在我出生前全部都死了。我很想知道他们长得什么样子,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讲话。

23未来三至五年的创作/生活规划?

我现在处在即将退休的时间段里。对未来的三五年,并没有什么一定要实现的规划。但大的方向也是有的,一是继续写自己想写的几部作品以及读那些自己想读的书;二是周游世界,长见识开眼界,并享受这种旅行;三是打理好自己的园子,学习种花养草,开始自己的消闲时光。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作者:刘雅麒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