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灯、兵马俑、金缕玉衣、“皇后之玺”玉印……这些耳熟能详但普通人却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从今天(9月17日)起在国家博物馆开幕的“秦汉文明展”上都能看到。此次展览从全国30多家文博机构精选出170件组300多件重要文物,基本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关秦汉时期的重要考古成果,力图全面展现秦汉时期的辉煌发展。
此次展览展期从今天起至11月30日,考虑到参展文物极为珍贵,为确保文物安全和展厅内良好的参观秩序,国家博物馆每天将按不同时段安排发放3000张免费门票,观众需要在国博南7展厅“秦汉文明展”入口处领票入场,每人每天限领一张。
兵分三路征选明星文物
压轴铜镜表达美好祝福
据策展人单月英介绍,这次展览围绕秦汉时期“开创”、“变革”、“奠基”、“繁荣”、“多元”、“开放”、“厚重”的时代特点,从内容结构的设计到文物展品的甄选都不同于以往的展览,呈现全新的面貌。整个展览由序厅、文治武功、长乐未央、事死如生、多元文化、丝路交通及尾声七个部分,五大主题单元构成。
展览筹备时间长达几个月,在这期间经历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本次展览文物的遴选途径主要有‘三路’,其比例约各占三分之一。一是刚刚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秦汉文明’展闭幕归国的经典文物,如兵马俑、金缕玉衣等;二是刚刚从首都博物馆‘美好中华’闭幕撤展的文物,如海昏侯墓的马蹄金等;三是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文物保管单位调集来的文物,如多年未曾离开过河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长信宫灯等。”由于筹备时间紧,协调单位多,许多明星文物从各地博物馆的展览上现撤下来,来到国博参展。
其中特别有意义的一件文物是刚刚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回国的“中国大宁”鎏金青铜镜,它将“压轴”出现在展览的“尾声”部分。这件西汉铜镜1952年从湖南省长沙市伍家岭211号汉墓出土,现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为博矩纹铜镜,镜背鎏金,圆钮,柿蒂纹钮座。镜缘间铸铭文:“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祥)。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裳)元吉,有纪刚(纲)”。
“镜铭反映了汉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同时也表达了对子孙的祝福以及希望国家统一、安定、繁荣的愿望。用它‘压轴’,可以让观众在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中结束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