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王钢:手艺人传承的是情感

2017-09-17 13:43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王钢:手艺人传承的是情感

老北京时代,每年正月初二,新年的第一场庙会在五显财神庙开始,传统的北京人连夜赶路,在这里烧第一炷香,然后请一尊财神或者金马驹回家。金马驹和财神有着同样的寓意,而卖金马驹的,就是北京著名的绒布唐,只此一家。

半个世纪过去,五显财神庙的庙会已经不再举行,绒布唐的手艺,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子监那条小街上,开着一家名叫“盛唐轩”的小店。

老北京的少年记忆

金马驹并不是绒布唐唯一的作品,实际上,绒布唐经营各种绒布玩具。这些玩具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绒布唐传承人王钢说:“最早是满族传统的手工艺品,也不是绒布做的,而是用动物皮毛,做一些马、骆驼、狗等玩具,谁家有孩子出生,朋友们多会送这样的玩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物皮毛不再那么容易得到,这些玩具开始用绒布替代,渐渐流传开来,成为很多老北京人少年时代的玩伴和记忆。

做绒布唐的玩具并不容易,王钢介绍说:“先要做泥胎,就是用泥塑形,然后在外面一层一层糊上纸盔,晾干定型之后,抽出泥胎,然后在纸盔上黏上绒布,才算完成。”

传统的手工艺,往往耗费工夫极多,绒布唐玩具则格外多,一个人平均两个星期才能做一个20厘米左右的玩具。

从小做绒布唐长大

如此复杂的手工艺玩具,在今天这个时代并不讨好,但吸引王钢的,却不是它的经营前景,而是成长中无数的记忆。王钢说:“我姥爷是绒布唐的第四代传人,家里以此为生,我母亲从小跟着姥爷做绒布玩具,过年的时候生意最好,所以年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整天整夜地做。在我小时候,父母离京在外,我在姥爷家长大,那时候已经不让卖了,但逢年过节,姥爷还是会做一些送给亲戚朋友,我也就跟着学。做绒布玩具要用很多浆糊,一层层糊纸盔,屋子里特别有味儿,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绒布唐原先并不叫这个名字,作为民间手艺,其实没有名字,唐家人世代传承,风靡老北京的庙会、集市,到了第四代传人唐启良时,绒布玩具的手艺达到高峰,得了一个“耍货儿唐”的外号。一直到前些年成功申请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才真正有了绒布唐这个名字。而当时,主导申遗的人,正是王钢的母亲和小姨。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作者:周怀宗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