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5天的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节昨天(8月27日)正式闭幕,这一图书出版界的盛会5天来共吸引了近30万人次参展参观。经现场初步统计,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5262项,同比增长4.9%。其中,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3244项,同比增长5.5%,达成引进协议2018项,同比增长3.9%,引进输出比为1比1.61。
展示精品图书30多万种
本届图博会书展总面积达到92700平方米,同比增长17.9%;参展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89个,其中“一带一路”国家达28个,阿曼、阿塞拜疆、乌克兰3个国家首次参展;参展商达到2500多家,海外展商达1460家(新增102家)、占比达到58%。五天时间里,图博会展览展示了30多万种精品图书,举办了近千场文化交流活动,近30万人次参展参观。其中,印刷创意展区为首次设置,集中展示了印刷及其相关产业核心技术领域的发展成就;阅读体验与文创馆进一步升级,设置了美味生活区、青少年科普区、精致生活区等,首次设立的文创展区吸引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中国美术馆等近40家文博单位首次参展,并带来众多精致的文创产品;东三馆首次设立了数字体验互动区,分为MR穿越门体验区、AR图书展示互动区、VR互动展区及HR全息真假人互动体验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版权输出热点
今年图博会进一步加大了版权贸易服务力度,版贸输出量进一步提升,共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3244项,再创历史新高。从类别来看,主题类、少儿类、文学类、文化教育类、经济类、哲学类图书排在输出前列。从输出地来看,越来越多的图书在输出英美等国家之后,开始输往小语种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版权输出的热点地区。人民出版社举行了《习近平讲故事》英文版、俄文版和日文版版权签约;外文出版社《摆脱贫困》英、法文版首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英文版首发;《人民的名义》等今年新出版的原创文学作品成功达成输出到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意向;接力出版社76种图书输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从合作方式来看,越来越多的中方机构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版权贸易、实物出口,而是共同组稿、深度合作的方向上走得越来越远。
文学沙龙 高端访谈云集大家
在出版领域,本届图博会可谓是大家云集,北京国际出版论坛邀请了国际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和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执行董事、国际出版商协会前主席理查德·查金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到会演讲。在作家领域,刘震云、莫言、铁凝、贾平凹、徐则臣、余华、冯唐、曹文轩、张悦然、西川等知名作家在图博会各种文学沙龙活动上亮相,与海外作家、国内读者面对面交流。而在图书节历史上首次开展的“红沙发”高端访谈中,柳斌杰、聂震宁、王野霏、赵剑英、韩震、刘跃进、贺新元、肖贵新、林彬、艾哈迈德·赛义德、荆孝敏、张之路、李岩等多位嘉宾相继亮相,就出版走出去、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等多个话题展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