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十月文学院,其实并不孤独

2017-08-28 07:44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十月文学院,其实并不孤独

编者按

说起古都北京,不得不提到中轴线。北京城中轴线,肇始于元大都,形成于明清时期。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将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紫禁城、钟鼓楼等汇于一线,如今,这样宏伟的城市建筑总布局,世界上没有第二个。

中轴线也是一条文脉,沿线附近如今分布着众多文艺场所,给这座城市增光添彩。从永定门至钟鼓楼,文学院、演艺中心、老戏楼、博物馆、名人故居、书店、剧场等,可谓琳琅满目。

北京日报推出《文艺行走·中轴线》栏目,记者将沿中轴线探访这些承载着历史底蕴的文艺去处,为新型文化空间的再利用融入我们的观察与思考。

浓浓夜色包裹着十月文学院,它就像孤岛一样屹立在永定门公园内。每天晚上,公园内至少有四五股巨大声浪在夜色中冲撞、交汇,那些从扩音设备里传送出来的高亢歌声,有着密不透风的力量,让空气变得稠密起来,十月文学院的孤独感也因此更加强烈。

摸黑沿着幽幽小径走过去,一座古香古色的院落就在眼前,里面透出来的光亮在夜色中透着温柔。由于正在筹备“十月文学月”系列活动,院落正在进行环境整理提升,暂时停止向公众开放。

十月文学院所在地,名叫佑圣寺。2004年前后,随着永定门城楼复建及文物保护,中轴线御道进行修建,佑圣寺也迁移复建。值得一说的是,佑圣寺原址位于永定门内大街11号,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

一道玻璃门自动开启,一个文学的世界就此开启。门厅两翼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的黑白头像,40位作家分列两翼,平等相聚在文学大家庭里,老舍、曹禺、阮章竞、巴金、刘绍棠、杨绛、莫言、贾平凹、沈从文、史铁生、叶广芩、刘庆邦……都拥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和《十月》杂志作者的共同身份。大家互相对望,仔细打量着这个世界,目光深切、深邃。

径直穿过绿草茵茵的院子,来到展厅,这里是对“十月”文学品牌的详细注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和《十月》杂志曾经走过的路,以文字形式在展厅两翼的墙上展示着,并呈相互呼应之势。

玻璃展柜里,信札、手稿、书籍、杂志,无一不在述说“十月”岁月。作家毕淑敏的来信颇为亲切,“又是秋天了,你们还带着女儿去摘苹果吗?”展示柜里还有苏菲·玛索致中国读者的一封信。《十月》杂志老信封,地址还是“北京崇外东兴隆街51号”,当年多少文学青年,为这信封痴狂。

铁凝《永远有多远》、张承志《北方的河》、史铁生《山顶上的传说》,以手稿形式“聚会”。“胡同里那群快活的、多话的,有点缺心少肺的女孩子你还记得吗?”铁凝的字迹狂放、英气。展柜里甚至还有作家们到海外追寻捷克作家赫拉巴尔的纪念品:赫拉巴尔经常光顾的布拉格酒家的各种啤酒杯垫。

和展厅连成一体的是“十月讲堂”,它见证了去年10月十月文学院开院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更见证了截至目前6场“名家讲经典”讲座的盛况——

《人民文学》主编、文学评论家施战军对这个讲述地情感特殊,“在中轴线上讲《西游记》,真是有一种奇妙的感受。”他说,那是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自豪感,“《西游记》是比西方成长小说还要早的成长小说,在这里分享这样的观点,太美好了。”

还有文学评论家孟繁华,他述说着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爱、理解,还有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反思,这位大病初愈的评论家更首次面对听众展露歌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他回想说,一部熟悉的作品、一首熟悉的歌,歌声是在中国最美的文学院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

……

对一众铁杆粉丝来说,“名家讲经典”让他们不断盼望着。一位粉丝说:“超级想去听,我是《十月》杂志的小粉丝,看第一本《十月》是在小学六年级,那时候觉得是大人看的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葛方圆负责十月文学院官方微信,她发现每天后台留言都有人在问“讲座什么时候开?”她更发现,每次讲座都能碰到熟悉的面孔,大家在院子里拍照、合影、交谈,充分感受着愉快的文学体验。

在“十月讲堂”的左右两侧,还有会议室、书画室等,作家们互相交往的痕迹已经悄然留下。在书画室,博古架、画案齐全,作家、学者在此舞文弄墨,画毡上已经浸满墨迹,茶几上的茶具,也是曾经享用过的模样。

迈出书画室的门,再度和夜色相融,文学院另一个精华所在也由此呈现。这里正是“十月书坊”,落地窗玻璃和北京的日出日落连成一体,一个素净的阅读空间让人不由自主地慢下来、静下来。书架上有2000多本书,那些最文艺、最文学的图书在此聚首,路遥、王小波、马尔克斯、张爱玲、王朔、爱丽丝·门罗……十月文学院副院长吕约说,零零星星地会有读者来翻阅图书,“因为没有借阅登记,我们曾经担心图书会丢失、破损,但后来发现担心是多余的,大家都很爱惜书,静悄悄地看,静悄悄地放。”

对吕约而言,她和十月文学院就像完成了某种约定。她曾获《十月》杂志举办的骆一禾诗歌奖,头一次来十月文学院是参加诗人西川作品研讨会,“在这里谈文学,感觉特别好。”她随后向北京出版集团总编辑曲仲自荐:文学院要人吗?谁知竟梦想成真。

眼下,吕约和她的团队正在筹划第二届“十月文学月”系列活动。名家荟萃的高峰论坛、网络文学活动、青少年戏剧嘉年华等都处于紧张筹备中。粉丝们挂念的“名家讲经典”系列也不会“停更”,这个文学讲述计划甚至会持续几年,中国文学、俄罗斯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等都会一一讲来。

院子里,玉兰树、海棠树在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下一个春天的绽放。石榴树已经结满了果实,树枝被压弯了腰。即将迎来一岁生日的十月文学院将迎来它收获的季节。

八位作家入驻“十月作家居住地”

作家徐则臣上个月结束爱丁堡之行,回到了北京。他是入驻“十月作家居住地·爱丁堡”的首位中国作家。一年来,已有8位作家入驻十月作家居住地。

在爱丁堡的日子里,徐则臣充分感受这个城市,并为自己的最新作品做着细致准备,“我一直想写一部关于中国人在爱丁堡的小说,每一天我都在寻找爱丁堡独特的气息。”徐则臣已三度来到爱丁堡,在他眼里,这个城市天然具有文学性,“城市到处是哥特式建筑,层层叠叠,即便阳光普照,也有隐秘的地方在,‘哈利·波特’也只有在这个城市才能够出现。”

十月作家居住地设立在中国人经营的一家酒店里,那些日子,徐则臣和当地汉学家聊天,到牛津、剑桥做交流,深入到爱丁堡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他很庆幸自己拥有这样的机会,“这让作家有机会进入到另外一种文化、文明中,充分深入到对方的文化和生活的细节里。作家因此能够看到另一种眼光,看到他们是如何看世界的。”

截至目前,十月文学院已在爱丁堡、加德满都、布拉格、北京、四川李庄、西藏拉萨、爱尔兰设立了作家居住地。马原、韩少功、余华、叶广芩、刘庆邦、苏童、吴雨初等作家已分别入驻,通过这一平台,已有一批图书版权实现输出。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路艳霞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