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重回四合院读传统建筑之美

2017-08-25 09:08 京郊日报

来源标题:重回四合院读传统建筑之美

一条条笔直的胡同,一鳞鳞灰色的屋瓦,一片片墨绿的树荫,一座座大大小小的门楼……曾几何时,老北京人住在四合院里,看着天空中一群群飞翔的白鸽;而现在,我们站在十八层的高楼里眺望远方,看着这座繁华的都市,是不是有点儿追忆童年里那提笼架鸟、穿梭胡同的惬意生活呢?

即日起至明年7月,首都博物馆特举办《读城——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展览,通过17件(套)老物件和200余件(套)来自观众的展品,用别具一格的陈列方式来告诉您,作为老北京人生活的见证者,渗透着数千年传统文化印记的四合院到底美在哪里,又妙在何处。

老北京城的传统建筑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指住宅四周绕以房屋形成左右对称、矩形中庭的封闭式院落的传统住宅建筑,曾是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有各种规模,像过去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就是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早在商代晚期,这种建筑组合就已经出现,截止到西周,便已形成了布局严格的四合院式建筑。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传统建筑更是获得了高度发展,再融合京城特有的韵味儿,逐渐形成了这一颇具代表性的北方民居。

据《民居建筑史话》记载,常见的中小型四合院,一般由大门、影壁、倒座、二门、东西厢房、正房、罩房及三进院落组成,大门多设在东南角,寓意“紫气东来”。跨进大门则是影壁,影壁之设,不仅为了装饰,也为了遮挡街道上过往行人的视线,使得住宅内更加隐蔽、安静。前院里,南侧那一排坐南朝北的房屋,称为“倒座”,通常用作客房、书塾、杂用间或男仆的住处。穿过北侧中轴线上的二门,便是内院。内院由正房、厢房、二门和花墙环绕而成,面积较大,宽敞豁亮,是全宅的核心部分。正房多用作家长起居、会客和举行礼仪时用,两侧的耳房用作寝室。东西厢房则供晚辈居住或用作饭厅、书房等。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过去家里的小姐,端一把团扇在走廊中坐坐,回望一眼,也是美极了。

一睹四合院旧时风采

随着这一百年北京的变迁,老北京四合院的数量大大减少,孩子们从小在高楼大厦里长大,早就对四合院没有了具体的概念。

如果您是在四合院里长大的老北京人,想追忆自己在大院里的童年往事;如果您打小在外地出生长大,如今长居北京,想要一睹老北京城的旧时风采;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向自己的孩子讲述过去老一辈人的故事,不用您多费口舌——以活泼、生动、学习性和互动性强为特色的读城项目,本次便推出了《读城——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这一展览,将从全新的角度解读和呈现您熟悉而又陌生的四合院。

展览包含17件(套)老物件和200余件(套)来自观众的展品,从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型制之美、色彩装饰之美、秩序规矩之美、生活情趣之美和记录创意之美来凸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陈列方式别具一格。其中营造的场景复原,让您能真切感受到老北京院里院外的田园景色。

展厅中还设计了许多好玩又富有知识性的互动装置,比如“拼出你心中的四合院”、“图书巨无霸”、“穿越古今的多媒体体验”等内容。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了解到北京城与四合院的历史,欣赏亮丽的中国颜色,描绘精美的吉祥纹饰,还能学习规矩礼仪,了解传统,感受属于四合院特有的怡然之情。

展览寓教于乐新意多

本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就是打破博物馆传统的观展体验,并且多渠道、多角度吸引青少年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另其在体验中探索学习,同时培养其主动观察、勤于思考和善于创新的综合能力。

因此,本次展览在策划之初到展览进行时,还全程都贯穿着精彩纷呈的教育体验活动。为了能够更好地寓教于乐、多元融合,主办方在展前还特别招募了百人智囊团,集结不同年龄、身份、地域的“智慧精华”,共同为展览出谋划策。他们从宣传、策划、布展、活动到讲解,均参与其中,为此次展览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各种内容。

随着展览的持续,活动也将不断深入。据悉,随后还将陆续推出“带娃娃读城去——学龄前亲子四合院系列活动”、“时光之旅——探寻父母儿时的记忆”、“你读我听,四合院的故事——暑期特别游学之旅”等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活动,将老北京城的故事娓娓道来。

责任编辑:孙梦圆(QZ0004)作者:黄梦瑶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