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莫言回到故乡闭关写新作

2017-08-24 15:51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莫言回到故乡闭关写新作

昨天,作家莫言现身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他透露,他的三篇小说将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一篇戏曲文学剧本和一组诗歌将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这是我五年来第一次发表作品,希望能写出比我过去的小说在艺术上更加完美的小说。”莫言说。

新小说写的仍是铁匠故事

最近一段时间,莫言一直在他的家乡山东高密闭关潜心创作。昨日,他花了四个小时坐高铁从高密赶来北京与翻译家们对话,莫言承认得奖给他的创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大家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期望是很高的,希望他得奖之后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这对作家本身就形成了一种压力,我要怎么保证现在写的小说比以前的作品更好呢?这是很难把握的。”莫言说:“在我没获奖的时候,我觉得一个小说写得差不多了,就出版了,但现在我会反复地修改一遍、再修改一遍,放一放、再放一放,满意了才拿出来,希望能尽量让唾沫少一点。”

莫言说,这一次重新拿起笔写小说他感到了很多变化,故乡的变化和人的变化,他曾经熟悉的许多人物形象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一批有时代感的年轻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乡村和城市的各个领域的舞台上。“短篇小说往往以个人的经历作为素材,报刊上看到的故事、出国旅游观察到的故事,都是我写作的素材。我的早期作品和后期作品的区别就是这样,早期小说中如果有个小男孩,那可能就是我自己。”莫言说,但随着作品增多,个人经验也会耗尽,这就需要作家更加开阔自己的眼界。

自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的小说创作在外界强烈的关注下一直处于悄静隐秘的状态。这次回归他选择在给予他无限素材与想象的山东高密故乡创作,而落点则选择了《收获》——一份即将迎来六十周年诞辰的纯文学期刊,也是他的上一部长篇小说《蛙》和十几个重要作品的发表地。

《收获》杂志的主编程永新近日一口气读完了莫言的三篇新小说。“三个短篇组成一个系列,不到两万字,人物生动,语言与老莫以前的比,节制,精到,准确,长句子少了,明显看得出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依然把通感的艺术手法用得得心应手。”程永新看到,在小说的末尾标注着:“2017年8月18日定稿于高密”。莫言很可能是在这天拂晓刚刚修订完作品,就发给了他。

莫言在小说前头,先和读者拉起了家常。正文前的“小引”中,他劈头就写道:“各位读者,真有点不好意思,我在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短篇小说《姑妈的宝刀》里,都写过铁匠炉和铁匠的故事。在这篇歇笔多年后写的第一篇小说里,我不由自主地又写了铁匠。”

经过紧急协调,《收获》编辑部调整了第5期杂志的阵容,使得《收获》的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读到莫言“诺奖后”最新短篇小说作品。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莫言第一次以“三弹齐发”这种强烈的风格化登上《收获》。2004年第3期《收获》上就同时发表了莫言的三篇短篇小说《挂像》、《大嘴》和《麻风女的情人》,引起评论界相当瞩目。

给山东戏曲写剧本

最先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应该是《人民文学》杂志刊登的莫言戏曲文学剧本《锦衣》和一组诗《七星曜我》。这是莫言获奖之后第一次在文学期刊发表新作品,备受各界关注。目前新刊已经印刷完毕,读者很快将可以买到。

莫言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的新作包含一部戏曲文学剧本《锦衣》和一组诗《七星曜我》,应该是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首次在文学期刊发出的作品。

担任莫言此次作品责任编辑的作家徐则臣表示:“莫老师获诺奖以来第一部重头戏,戏曲文学剧本《锦衣》,已于《人民文学》第九期‘莫言新作’栏目刊出。该栏目还同期推出了莫言老师组诗《七星曜我》,与七位文学大师惺惺相惜的致敬之作。”他还透露,接下来,“莫言新作”栏目还会推出莫言的小说新作。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认为,好作品才是作家的“王道”,莫言新作《锦衣》自然而自由地展现山东戏曲茂腔、柳腔的唱词和旋律特色,又不局限于地方戏的表达时空的设定,民间想象、民间情趣与历史关节、世道人心活化为一体,一个个人物的表情、腔调、动作和心理形神兼备于文本的舞台。无论是剧本还是组诗,都在亦庄亦谐中富含着中国智慧和文化自信。组诗《七星曜我》,以独特的才情与见识,与当代世界文学大师对话,这更像是一种隐喻:今日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文学的影响空间也变得日渐阔朗和通透。

昨天下午,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中国文化译研网主办,浙江文艺出版社承办的“中国文学与全球化时代——莫言作品国际传播沙龙”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浙江出版展位举行。2017年1月始,浙江文艺出版社分辑推出作者独家授权的简体中文版“莫言作品全编”定稿版。

阿尔巴尼亚翻译家伊里亚兹·斯巴修,缅甸翻译家杜光民,保加利亚翻译家韩裴,以色列汉学家、翻译家科比-李雅各等人以莫言作品的国际传播为中心,共同探讨了莫言在创作上的道路。阿尔巴尼亚翻译家伊里亚兹·斯巴修译有《红高粱家族》。缅甸翻译家杜光民译有莫言《蛙》《生死疲劳》。保加利亚翻译家韩裴译有莫言《生死疲劳》。以色列汉学家、翻译家科比-李雅各译有莫言《蛙》等。

面对德国知名翻译家顾彬在现场提出的莫言“小说越来越长”、“现在写的不如以前好”的批评和质疑,莫言从容回应称,自己早期作品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当时还没有掌握任何写作技巧,有种质朴的美感,但后来,短的篇幅“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叙事愿望”,不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所以会越写越长。

“我不同意你说我的创作越来越保守了,保守与否跟我小说的长度没有关系,我作品中人物的多义性还是有的。不是说你批评我,我就会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们可以探讨,也许我的解释会让你改变你的看法。”莫言说。

责任编辑:孙梦圆(QZ0004)作者:陈梦溪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