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用心中的地图拼接起精神愿乡

2017-08-23 09:18 深圳商报

来源标题:用心中的地图拼接起精神愿乡——读江冰教授《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

广东作家和评论家江冰的新著《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是一本关于岭南本土文化的文艺随笔集,分成《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我的乡愁犹如一张拼图》《南方写作与本土言说》《本土作家的优势与魅力》等四辑共计83篇文章26万字,由花城出版社推出。主要文章是作者在《广州文艺》杂志开设的专栏《广州人,广州事》六年半时间累积,以广州为“中心点”考察广东四方地域文化的特征,进而指出岭南本土文化的特质以及广东文艺创作“本土化”表达问题。

我一向喜欢城市文学的先驱本雅明,他把自己视为巴黎这座城市的游荡者,在他心中就有那么一幅巴黎的地图。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我想广州之于江冰,也有这么一幅地图。江冰通过走街串巷,耳濡目染,舌尖的品尝,甚至在广州和南京两座城市一块小小的广告牌对比,带给人第一印象,就好比触碰到你的第一个手指等诸如此类的细节。这座城市所散发出的烟火气息,市井间处处让人感受得到人情味,江冰都用笔娓娓道来,在向往、缅怀、触摸、咂摸中,他心中凭借这些印象和感受,建立起他对这座城市的符号和标记,他更把对这座城市的想象,用精准、犀利、简洁的语言,提供了如何多方面言说广州可能。

他对这座城市的脾胃寒湿冷热,是下了一番功夫去感受的。他没有一味躲在书斋里,搞城市文学研究,而是愿意放下身段,去品尝、去倾听、去发现这座城市,由于经济、社会、地理、气候和自然的不同,所形成的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的日常生活状态,并寄望于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作家,能够写出属于这座城市的“本土言说”。

我觉得从一座城市里的饮食风俗,是能看出一座城市特点端倪的。在江冰这本书中,多篇的随笔,从广州的风味小吃谈起,并比较了不同城市的不同的饮食习惯。难怪他就小小的一碗濑粉,都写得那么有滋有味。他这样写,自然不是简单地谈一座城巿的饮食文化,他是透过舌尖上的人生,唤醒本土作家的童年记忆,进而结合本土的为人处世方式、山川物象、文化符号、风俗制度、信仰崇拜乃至价值观等更具有普适性的书写。我觉得这种从味蕾生发出的通感,更易为有志于地域文化发掘的老广作者的脾胃吸收,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江冰不断以碎片的方式,记录下他耳闻目睹的各种细节和印象,在《2012:我们依然关注城市》,他写道:“广州的师奶到菜市场买花,倒是有传统的,因为买花是日常活动,十分平常自然,与文人小资的浪漫尚有区别,家常就是花城的精神气质之一。”假若他没有一番深入生活的体察,是难以心领神会广州这么一种脾性与特质。再加上作为评论家的敏锐,他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新移民作家和本土作家在城市写作上所存在的问题,在纷繁的城市现象中,梳理出一条可供把握的脉络。他开宗名义提出“我的地域文化描述论”,他说:“我所表述的‘描述’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描述,它既需要在轮廓形象上的勾勒,更需要在内在精神上的摄取。因为我坚信:任何地域文化的积淀乃至主流特征的形成,都与它不断描述有关。”同时,他提出如何突显岭南文化特征,同样要依靠反复的描述:“即使没有岭南文化特征,我们也可以将它‘描述’出来。因为,特征可以在描述中凸显,内涵可以在描述中确立,文化可以在描述中显示其特有的风貌。”这是在学理的层面上高度的概括,又在具体创作层面上,为勾勒出一座城市的面目,提供了一把钥匙,架设了一道桥梁。

责任编辑:孙梦圆(QZ0004)作者:杜璞君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