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风气之先的上海南京路到20世纪初的乡村马戏团,从清末的新军会演到1929年举办的全国首届国货博览会;从扫大街的前上海滩“大佬”黄金荣到80年代初访问中国的前法国总统密特朗……昨日,越众历史影像馆2017年度大展之“时代的印迹——《老照片》二十周年纪念展”于越众历史影像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从万余幅老照片中精选出的100个精彩瞬间,记录了从1880年到1988年的一百年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观众呈现一部别样的中国近现代史。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越众历史影像馆与山东画报出版社共同策划,冯克力、黄丽平联合策展。该展经文化部审核通过,已入选《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
1996年12月下旬,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丛书第一辑正式出版。甫一问世,即以别开生面的图书样式、回望历史的新颖视角,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曾经创下每辑发行30余万册的销售业绩,引发了风靡全国的“老照片文化热”。该丛书以“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主旨,“以专栏为架构,同时编发独立成篇的稿件”,并“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文字量“适当加大”,使“图、文在总体上所占比例为图1/4、文3/4”。
同时,在面向读者的“征稿启事”中要求“所提供的照片需是20年以前拍摄的,且有一定的清晰度”,且“文章须围绕照片撰写”。总之,“照片耐看、文章耐读,是对稿件的基本要求,但无论怎样,都要以事实为依据,纪实——这是丛书的灵魂。”
在此后的二十年里,该书以在当时来说独有的图文结合的方式,带动了中国“图文书”出版的热潮,从而也为历史照片这一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走出了一条新路。
2009年,《老照片》入选“共和国60年60本书”。入选评语中写到:“十余年来,不断出版的《老照片》以朴素而温情的独特方式定格历史,使我们得以在过去朦胧的霞光中,重新想象遥远的过去,重新认识和反思切身的社会生活。”
照片展示的历史是直观的、全息的,有时一幅照片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抵得上千言万语的述说。今年是《老照片》丛书出版二十周年,《老照片》编辑部与越众历史影像馆联合策划此次展览。集合老照片中的精彩图片,从不同角度呈现百年中国的沧桑历史。谈及此次展览,越众历史影像馆执行馆长黄丽平表示,对于《老照片》来说,多元的展陈和与观众即时的互动,是新时代下‘编辑’形式的拓展。”
此次展览的内容由文献和选自《老照片》的100个精彩瞬间两大部分组成。文献部分包括创办之初的“《老照片》(丛书)出版构想”和“征稿启事”等手稿;创办期间的读者来信、作者来稿、媒体报道;同时还将集中展示第1辑至第113辑的《老照片》单订本。
照片部分则重点展示从《老照片》所刊登过的过万张照片中精选出来的100个精彩瞬间,照片中有19世纪末的北京城崇文门一带的风光,也有在兰州举办的一次西餐会;有清末的禁卫军出洋考察;也有上世纪30年代的山东模范监狱,有重庆谈判期间的毛泽东,也有叶挺将军的全家福。
而与以往展览不同的是,策展团队未对这100张照片进行分类。这些照片按照每张照片拍摄的时间排序,并沿着展厅现场唯一的一条时间线展开。不做分类的原因在于,此次展出的照片在时间跨度上从晚清至上世纪80年代,内容上既有各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亦不乏一些并不太常见的名人形象,这些照片及其背后讲述的故事近乎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图说史。读图观史,策展团队冀望借助这些个人记忆与细节去呈现一个时代中的民生点滴、城市发展等,让观者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近现代史。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