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大剧院种下艺术种子

2017-08-08 08:10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大剧院种下艺术种子

一说起国家大剧院,人们都知道那是欣赏高雅艺术的殿堂。就在近期,北京晨报记者走进大剧院,发现除了成年人外,剧院的公共空间里都活跃着一群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有的三五成群欣赏着展览,有的身着校服集体进行学习交流。据大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暑假的到来,国家大剧院也开启了“暑期模式”,为给学生带来充分的艺术启蒙,每天剧院中都会开展多项形式不一的体验活动,不但吸引了首都学生,还有很多外地学子慕名而来,将高雅艺术带回家乡。

艺术殿堂变身“大课堂”

记者刚走进国家大剧院,就在“国家大剧院原创与制作剧目海报2008-2016”的展厅前看到不少三五成群的孩子,一些正认真地观看着海报内容,还有一些拿出手机合影留念。“去年这个时候,我和父母来看了歌剧《长征》。”一名学生指着展出的照片兴奋地对同伴说。厅外的艺术雕塑展品附近,同样有着孩子的身影,一位带孩子来的家长告诉记者,趁着暑假想对孩子的艺术素质进行培养,得知国家大剧院推出了一系列高雅艺术主题的活动就过来看看,“听了音乐会,跳了印度舞,还看了展览,本以为高高在上的高雅艺术,原来可以这么轻松好玩。”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打击乐器的名字?”随着艺术家的提问,坐在椅子上的学生们已经跃跃欲试,纷纷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抢答起来。只见剧院三层新闻发布厅内,校尉胡同小学和自忠小学的学生正集体进行着艺术实践活动,很多学生上台敲打大鼓,体验节拍、旋律带来的美妙声音。原来,除了自发的参观者外,不少学校在暑期也组织学生来到大剧院体验式学习,感受艺术,不但有中小学生,记者注意到在五楼的花瓣厅里,中美两国的艺术硕士生们在进行文化学术交流……随着走访,这种场景在剧院中随处可见,此时这个艺术的最高殿堂仿佛变身为一个巨大的“课堂”,每个角落都散发着艺术传播的气息,各年龄层的学生们都能在这里得到“氧分”。

在心中埋下艺术种子

负责剧院参观业务的李斯思介绍,暑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是国家大剧院近年来所做的艺术普及活动之一,每年夏天,大剧院都会策划“走进艺术殿堂”系列活动,覆盖剧场演出、殿堂参观、普及活动等内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如今已成为青少年艺术普及的特色品牌。“在我看来,每个孩子都像一块海绵,需要吸收多种多样的知识,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艺术修养,近距离接触高雅艺术的平台,让孩子与高雅艺术发生‘化学反应’,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埋下艺术的种子。”记者得知,从“钢琴大师班”到“指挥公开课”,从“打击乐工作坊”到“家庭音乐会”等系列暑期艺术活动为青少年“量身定制”,此外,平时在舞台上演出的艺术家会化身教师,与台下的孩子们亲切互动,告诉他们如何欣赏音乐会、如何感受歌剧艺术,在实践中学到知识。而在暑期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还将有多部不同风格、不同题材、形式丰富的儿童剧登陆国家大剧院,让孩子们在多维艺术空间里欢乐消夏。

在大剧院西咖啡厅旁,几位艺术家娴熟动人地拉着大提琴、小提琴,在悠扬的琴声中,数十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一脸认真地欣赏着。演出结束后,他们的老师郑重地称:“这里是我们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演出者都是最棒的艺术家,大家专心观看学习,回到家乡把感受告诉没能来到这的同学们。”这些学生来自外地,为一睹大剧院的雄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利用假期时间不远万里集体来京参观。这也是让李斯思感触最深的,近期大剧院每天约接纳三千名学生,而其中近三分之一是来自外地的学子,“无论是老师还是导游,带外地的孩子来到这里时经常会说,我们今天来到这里,不是让大家成为一个演员,也可能之后大家并没有机会成为演员在这里登台,但我们感受到国家最高表演艺术后,我相信起码多年后,大家有机会肯定会再回到这里观看演出。”李斯思认为,让国家大剧院给孩子的童年里留下对艺术美好的印象,并把艺术的萌芽带回全国各地,这也正是艺术普及的意义。

北京晨报记者 郭丹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