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金沙江畔》王喆和王丽达表现出色 大剧院捧出歌剧明星

2017-08-01 08:05 北京娱乐信报

来源标题:大剧院捧出俩歌剧明星

这几天,国家大剧院中国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引发了追看热潮。一群极具才华的青年歌唱家,以饱满的热情完成了这部经典革命题材的歌剧作品。特别是两位女主角,同样的一身藏袍,同样的两朵高原红,同样的天籁嗓音,王喆和王丽达这两位青年歌唱家,以各自不同的魅力为观众呈现出藏族公主“卓玛”这个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俩“卓玛”一样精彩

尽管是残酷的战争题材,但是由于有了作曲家雷蕾、导演廖向红两位女性艺术家的加盟,使得该剧充满着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色彩,并且在现场源源不断地制造着强烈的情感冲击。

优秀的演员加上出色表演,是一部戏成功的基本保证。为这部戏挑大梁的是一群“NCPA歌剧制造”捧出来的歌剧明星,而在剧中扮演藏族公主“卓玛”的青年歌唱家王喆和王丽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她们不分A角儿B角儿,出现在不同的场次中。她们演唱的《格桑花》都是一样的动听,她们各具魅力的声线和情感有着不同的味道。两位来自军旅的女性艺术家,都是大剧院歌剧的受益者。

她们的歌剧起点都是2012年大剧院推出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而这个舞台这部戏就是她们歌剧梦起航的地方。五年来,几轮下来总计数十场的演出,再加上《长征》《原野》等歌剧的不断锤炼,两位青年歌唱家早已在舞台上驾轻就熟的塑造各种角色,并且逐步成长为魅力十足的歌剧艺术家。

自制歌剧成了“孵化器”

回想当初,国家大剧院出现之前,北京城每年上演的歌剧作品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是前来做客的西方经典。从2008年开始,这座坐落在长安街边的建筑就成了歌剧作品与歌剧明星的“孵化器”。无论是中外联合制作还是大剧院自制歌剧,不仅吸引了和慧、石倚洁、田浩江、孙秀苇这些蜚声海外的大歌唱家回到祖国放歌,更为那些有着歌剧梦的青年歌唱家搭建了一个通向歌剧殿堂的平台与桥梁。

在这部戏中,除了两位“卓玛”的扮演者,在剧中有着出色表现的王凱、刘珊、王泽南、关致京、王宏尧、王鹤翔等青年歌唱家也都是国家大剧院歌剧舞台的受益者。当然,还有没有出现在这部戏中的薛浩垠、宋元明、周晓琳等也都在这个舞台上得以茁壮成长。转瞬十年,国家大剧院已经成为一座世界级的艺术殿堂,而这些随着大剧院一起成长的青年歌唱家也逐渐并且必将成为中国歌剧事业的未来。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张学军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