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民族团结教育少儿暑期课堂在将台地区文化服务中心举办结课仪式,学员抚摸羊头琴和它问候。千龙网记者 戚连民摄
千龙网北京7月31日讯(记者张嘉玉)6岁的汉族女孩拿着普米族口弦,按照普米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介绍,嘟起嘴唇向口弦中的簧片吹气,另一只手配合着拨动竹片,发出音调不同的响声,接着她奶声奶气地告诉在座的小朋友:“我吹的是老虎追小兔子的故事!”
7月31日,民族团结教育少儿暑期课堂在将台地区文化服务中心举办结课仪式。当天,普米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估丽茸咪为小朋友带来了系列课堂的最后一堂,带小孩子了解普米族传统乐器口弦和羊头琴,并教学普米族基础舞步及歌曲《阿搓蹉》。
7月31日,民族团结教育少儿暑期课堂在将台地区文化服务中心举办结课仪式,学员跟在普米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估丽茸咪后模仿舞步。千龙网记者 戚连民摄
踩着普米族舞步,估丽茸咪弹起羊头琴,“想跳的小朋友就跟在我后面,给我力量,也给前一个小朋友力量,好不好?”每当估丽茸咪走过一个座位,小朋友便跟在她的身后,连成一队。舞毕,每个人都抚了抚羊头琴和它问候。
课程最后,估丽茸咪唱起《阿搓蹉》,这是一首普米族老人为孩子创作的歌曲,“阿搓蹉阿搓蹉,阿搓蹉阿搓蹉,天上的乌云旋转,地上轰轰烈烈,普米家小孩子正在用树枝搭建木楞房,小老鹰正在学飞旋,小豹子正在磨爪子,小老虎正在长斑纹……”
“小朋友无法到少数民族当地,给小朋友展示一些他们没见过的非遗,体验感受普米族文化。”估丽茸咪说:“我们在山村,刚开始年轻人很向往进城,但是十多年的交流和沟通之后,忽然发现心里更需要家乡的那些传统,包括歌舞乐、历史文化等。一些国家领导见过我们的乐器等鼓励我们,我们的自信心更强了,去和老人学习传统文化,坚定了以后作为传承人一辈子传承好本民族的文化。原来只是喜欢,现在好像流淌在血液里,做什么都很有力量。”
7月31日,民族团结教育少儿暑期课堂在将台地区文化服务中心举办结课仪式。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步应华为学员颁发“民族团结小标兵”荣誉证书。千龙网记者 戚连民摄
最后一节课程结束后,民族团结教育少儿暑期课堂举办了结课仪式。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步应华、朝阳团区委(兼职)副书记、朝阳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马恒为小学员们颁发了“民族团结小标兵”荣誉证书。
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步应华表示,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学习民族知识,了解中华文化,强化国家认同,在他们心中根植伟大祖国好、社会主义好、党的政策好的认识。
步应华介绍,下一步将从整合教材、研发教具、培训教员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整合教材方面,一是调研收集适合民族团结教育的益智玩具、教具;二是根据课程需要研发一些适合民族团结教育的教辅教具。在培训教员方面,一是加强我们自己员工的理论培训和项目管理能力;二是聘请兼职教员,在中小学教师、幼师志愿者队伍中积累人才,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力量。
朝阳团区委(兼职)副书记、朝阳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马恒也表示,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重视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引入校园,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据悉,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线的系列教育课程暑期在朝阳区6个社区青年汇开设,课程由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与朝阳区民宗办、朝阳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共同举办。
7月31日,民族团结教育少儿暑期课堂在将台地区文化服务中心举办结课仪式。学员获得“民族团结小标兵”荣誉证书。千龙网记者 戚连民摄
7月31日,民族团结教育少儿暑期课堂在将台地区文化服务中心举办结课仪式。学员学习普米族传统乐器口弦。千龙网记者 戚连民摄
7月31日,民族团结教育少儿暑期课堂在将台地区文化服务中心举办结课仪式。学员学习普米族传统乐器口弦。千龙网记者 戚连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