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豪气干云 书法女先生萧娴遗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017-07-30 10:35 中新网

来源标题:豪气干云 书法女先生萧娴遗墨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国家美术捐赠奖励与收藏系列展:书中有我——萧娴先生诞辰115周年遗墨展”7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位女书法家以其苍浑、厚润的书风为世所誉,跻身一流,领一代风骚。

展览从蜕阁生平、大笔豪情和博涉多优三个方面对萧娴先生的书法进行阐述,展出萧娴遗墨100余件。萧娴家属将其书法《园古楼空五言联》等10件书法作品,一本印谱慷慨捐赠于中国美术馆。萧娴书法作品的入藏,丰富了中国美术馆20世纪馆藏书法精品的收藏序列。

“蜕阁生平”部分简要介绍了萧娴先生的生平,展出作品10余件,按作品创作的年代顺序排列。萧娴,笔名蜕阁。“蜕阁”为何意?她曾自答:“蜕阁,就是退出闺阁的意思,人家说我的字不像女子写的,我就起了这个笔名。”

“大笔豪情”部分展出萧娴作品40余件,体现了其书迹文书相合,相应生趣之妙,这是其书迹最为典型的特色,真性情的流露,观之浩然,使人心怡气正。萧娴先生在其《庖丁论书》中写到:“我爱榜书,因爱大物。诸如我爱长江,汹涌天际,我爱长城,屏障万里。”此中豪壮成于山川间,而发从芳墨,无拘无束,全从自然。

“博涉多优”部分展出作品40余件,本部分立足于萧娴的书写关注,较为全面地展示其书迹的状态,亲情、友谊、志趣、修养乃至家国情怀等构成萧娴广泛的书写关注,这些关注,立本于她的实际生活。她将这种生活实际借助书写,以不同书体的实践进行表达。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对萧娴家属的无私奉献表示感佩。他回忆,“1992年秋,我为先生塑了一尊头像,基于对其书风及审美的认识,也基于对其艺术与人格的敬重。像塑好后,先生亲自登门造访,并健步一步一步迈上二楼,那气势宛如她书写时的神韵……其巾帼气概,磊落慷慨,不知折服多少须眉男儿。”这尊头像此次也特意放置在展厅入口展出。

萧娴(1902—1997),字稚秋,号蜕阁、枕琴室主。贵州贵阳人。13岁便写得一手好邓隶,曾有“粤海神童”之称。北伐时,萧娴曾在广东参加了宋庆龄举办的慰劳会,以自己所书义卖得千元,悉数襄赞国民革命。20岁时,萧娴经朋友介绍去上海拜见康有为。康先生见到萧娴13岁时所书《散氏盘》铭文后,欣然赠诗云:“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坫坛。”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6日。开幕当天还举办萧娴书法作品学术座谈会。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作者:应妮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