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 [中将]
灵机一动,“导演”韩略村大捷
1943年10月,时任八六旅旅长的王近山将军奉命率十六团由太岳开赴延安。行前,陈赓特别嘱咐,尽快去延安,途中不要恋战。途经临汾东北之韩略村时,将军闻知日军车队每日均有物资运送前线,即决心在此伏击日军,再赴延安。其时,部属劝之均不听,非战不可。是役,将军设伏公路两侧,一举歼灭日军华北司令部“战地参观团”百余名成员,其中有少将旅团长一名,大佐联队长六名,余下均为中队长以上军官。将军速战速决速离,日军援兵追之不及。毛泽东闻之大喜,特召见王近山将军,赞道:“韩略村之战打得好!”将军答:“我是跟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学打仗。”毛拍其肩笑言:“刘、邓、徐是我军第一代军事家,你要做我军第二代军事家。”
(崔明礼,十二军老战士,1990年12月9日广州采访笔录)
许光达 [大将]
“打狼崽引老狼,既要把它打哭, 又不能把它打死”
许光达将军作战善思索,喜用计。1948年春,西北野战军发起宜川战役,并决定以“围点打援”战法,即以部分兵力围攻宜川,集中主力于运动中歼灭来援之敌。战前,将军向彭德怀献策:援兵急来就慢打,慢来就急打,急慢相兼,引蛇出洞。如猎人设陷阱,以打狼崽引老狼,既要把它打哭,又不能把它打死,方能活捉老狼。彭总点头称善。是役,果大捷,“老狼”(刘戡援军)与“小狼”(宜川守敌)俱获。毛泽东闻之连曰:“打得好,打得好,打得好!”